海门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海门火车站后巷名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41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我去海门火车站接朋友,火车晚点了半小时。闲着也是闲着,我就在出站口附近溜达。一转身,看见火车站后墙根那儿有条窄窄的巷子,不少拉着行李箱的人从那儿钻进钻出。我这人好奇心重,就凑过去瞅了瞅。

巷口有个卖鸡蛋饼的大姐,摊子支在辆叁轮车上,滋啦啦的油煎声听着就馋人。我边等饼边搭话:"大姐,这巷子叫啥名啊?地图上好像没标。"大姐麻利地翻着饼:"咱都管这儿叫后巷,你要说大名儿,还真说不上来。"她指了指巷口斑驳的墙砖,"你看那儿,原先好像钉过牌子,早些年刮台风给吹没了。"

这条不起眼的烟火小巷

咬了口热乎乎的饼,我顺着巷子往里走。这海门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的问题,反倒勾起了我的兴致。巷子宽不过两米,两侧却挤满了各种小店——五金铺的扳手和铁锅挂满了整面墙,裁缝店的阿姨踩着缝纫机,发出规律的马达声。再往里走,十来家小餐馆飘出各种香气,川菜的红油味混着本帮菜的糖醋香,在窄巷里奇妙地融合。

一位便利店老板正坐在店门口剥毛豆,我上前买了瓶水,顺口又打听起海门火车站后巷名称的来历。老板笑道:"你说后巷啊?二十多年前火车站刚建好的时候,这儿就是条土路。后来摆摊的多了,慢慢成了现在这样。你要问官名,估计得去派出所查档案咯。"他顺手把毛豆壳扫到簸箕里,"不过咱这儿的人都说,后巷这名儿挺实在,在火车站后头嘛,好记!"

我在巷子里慢慢逛着,发现这儿像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。菜摊前,住在附近的老太太慢悠悠地挑着青菜;快递小哥把电瓶车停在修车摊前,催着师傅赶紧补胎;还有刚下火车的旅客,拖着行李箱好奇地张望。这条巷子虽然不起眼,却把本地生活和旅客匆匆的脚步连在了一块儿。

快到巷尾时,我看见个坐在竹椅上的老爷爷,正听着收音机里的评弹。我蹲下身问了同样的问题。老人关小音量,眯眼想了想:"当年建设火车站的时候,我就在工地上班。这片地原来有几户人家,拆迁后留出这条通道,本来要规划成消防通道的。"他摇着蒲扇说,"后来不知怎么的,就变成现在这样了。你说这海门火车站后巷名称啊,规划图上是叫'站后通道',可咱老百姓谁这么叫?都习惯说后巷了。"

这时朋友打电话说火车到站了,我只好往回走。经过巷口时,卖鸡蛋饼的大姐冲我笑了笑。我突然觉得,这条巷子像很多老城里的角落一样,官方名称反而不如民间叫法来得鲜活。它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在旅游指南上,但正是这样的地方,藏着最地道的市井气息。

接到朋友后,他问我是不是等久了。我说刚好,发现了条挺有意思的巷子。他好奇地问在哪儿,我指着火车站后方:"就那儿,本地人叫后巷。"看来这个称呼,已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。虽然没查出个所以然,但这趟等待却让我意外地触到了这座小城真实的温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