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漯河火车站后方小巷名称
那条小巷,究竟叫什么名字
路过漯河火车站好多次,每次从出站口出来,总能看到车站后身那片老城区。尤其是那几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子,在高层建筑的对比下,显得格外有年代感。说实话,我一直挺好奇,漯河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?这个问题像是心里的一根羽毛,时不时就挠一下。
上周末送朋友坐车,时间还早,我干脆决定去后面转转。穿过车站广场,绕到建筑背面,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。这边和前面光鲜的广场完全是两番景象。卖热干面的小摊冒着热气,老大爷坐在马扎上喝茶下棋,晾衣绳从这头拉到那头,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裳。
我拦住一位正在遛狗的大哥,问他知不知这条巷子叫什么。大哥操着地道的漯河口音:“这儿啊,咱都叫它车站后街,往里走还有车站后巷,再往里就是些更窄的胡同了。”他指着巷口一栋略显陈旧的楼房,“你看那墙上,还留着以前的门牌呢。”
顺着他指的方向,我果然在斑驳的墙面上找到了蓝底白字的门牌,上面清清楚楚写着“车站后街”。字迹有些褪色,但依然能辨认出来。这种感觉很奇妙,就像一个藏在心里很久的疑问,突然找到了答案。
往里走,路面变窄了,两侧是些颇有年头的老房子。有的墙面爬满了爬山虎,有的窗户还是老式的木框结构。一位坐在门口摘菜的大婶告诉我,她在这住了叁十多年。“车站扩建了好几次,就我们这片一直没怎么变。”她说这话时,语气里带着点自豪。
我注意到,虽然大家都统称这里是车站后街,但不同的段落其实还有更细致的叫法。比如靠近小吃摊的那段,有人叫它“小吃巷”;有棵大槐树的那段,老人们还习惯叫“槐树巷”。这些名字都没写在路牌上,却是老住户们心照不宣的称呼。
走到巷子深处,我发现这里居然还藏着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。老师傅正在给一位老主顾理发,动作不紧不慢的。店里的摆设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样子,老式的理发椅,挂在墙上的推子,还有那股熟悉的洗发水味道。老师说,来理发的都是附近的街坊,“价钱从来没涨过”。
站在巷尾回望,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关心漯河火车站后方小巷名称。也许大家想知道的,不单单是地图上的一个标注,而是想了解这条巷子背后的故事,想感受这座城市最真实、最接地气的一面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小吃摊的香味更浓了,下棋的大爷们开始收拾棋盘,几个放学的小孩追逐着跑过巷子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在这一刻显得特别有生气。
离开的时候,我又看了眼那个斑驳的门牌。车站后街,这个名字很直白,却也挺贴切。它就那样静静地待在火车站后面,不张扬,却承载着好多人的记忆。下次要是再有朋友问起漯河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我大概能跟他们好好说道说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