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定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后街的小胡同
保定火车站后面那条巷子,我打小就熟。每次从外地坐火车回来,循着巷口那盏总闪着黄光的路灯往里走,听着行李箱轮子在坑洼的石板路上咕噜咕噜地响,心里就踏实了——这是到家了。
巷子窄,两旁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墙皮斑驳,爬满了岁月的痕迹。几棵歪脖子槐树从院墙里探出头来,夏天撒下一地阴凉,秋天落下片片黄叶。巷子口常年有个修鞋的大爷,戴着老花镜,手里活儿不停,偶尔抬头和过路的街坊搭句话。再往里走,是家开了十几年的小卖部,老板娘认得整条街的人,谁家缺瓶酱油少包盐,喊一嗓子她就给送上门。
巷子深处的人间烟火
要说这保定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最动人的,还是那股子人间烟火气。清晨五点多,天刚蒙蒙亮,巷子里就热闹起来了。卖豆浆油条的小推车吱呀吱呀地推过来,热腾腾的白气在清冷的空气里打着旋儿。赶早班的工人、上学的孩子、晨练回来的老人,都挤在巷子里买早点,互相打着招呼,说说笑笑。
傍晚时分更是热闹。家家户户的厨房飘出饭菜香,炒菜声、锅铲碰撞声、电视声、孩子的吵闹声,混杂在一起,谱成了一首活色生香的生活交响曲。有时候路过某扇敞开的窗户,能瞥见屋里一家老小围坐吃饭的场景,那暖黄的灯光,那饭菜的热气,总让人心里一暖。
这条巷子和火车站就隔着一条马路,却像是两个世界。火车站那边人来人往,行色匆匆,都是过客;巷子这边却是安安稳稳的日子,是柴米油盐的踏实。有人说它破旧,嫌它拥挤,可我觉得,正是这条不起眼的巷子,承载了多少普通人的悲欢离合。
记得去年冬天,我在巷子里遇见个迷路的老奶奶。她说儿子在保定火车站接她,她走岔了,摸到了这条火车站后街的小胡同里。我领着她往回走,她絮絮叨叨地说儿子在城里安了家,这是第一次来接她过年。走到巷口,看见她儿子正焦急地张望,母子相见那一刻,老人眼里闪着泪光。那条普普通通的巷子,见证了多少这样的团聚啊。
这些年,保定发展得快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好多老街道都变了模样。唯独火车站后面这条巷子,像是被时光遗忘了,还保留着二十年前的样子。偶尔会听说这里要拆迁改造的消息,街坊们就聚在小卖部门口议论半天,语气里既有对未来的期待,更多的是不舍。
昨天下班,我又绕道走了这条巷子。夕阳透过槐树的枝叶洒下来,在石板路上投下斑斑驳驳的光影。几个孩子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笑声清脆;几个老人在树下下棋,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。这一切熟悉得让人心安。
或许在很多人眼里,这不过是一条破旧的小巷,是城市里不起眼的角落。但对我,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,这条保定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这条火车站后街的小胡同,是家,是根,是所有记忆开始和归来的地方。它不宽阔,不华丽,却装得下一整座城市的温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