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小粉灯一条街,亳州粉灯街区风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7:15:22 来源:原创内容

傍晚时分,我站在亳州老城的街口,远远就望见了那片温柔的粉。说它是粉,倒更像夕阳余晖不小心洒在了青瓦白墙间,给整条街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。这条亳州小粉灯一条街啊,真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一位姑娘,带着几分羞涩,又藏着说不尽的故事。

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,两旁店铺门口都挂着那种手工制作的粉灯笼。灯笼的光不刺眼,朦朦胧胧的,照得行人脸上都带着暖意。有位老人家正坐在店门口编灯笼,竹篾在他手指间灵活地翻转。“这手艺传了叁代啦,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现在的年轻人嫌麻烦,可我觉得,有些东西还是老样子好看。”他手里的灯笼骨架渐渐成形,像一朵含苞的花。

灯光里的市井烟火

再往里走,香味就飘过来了。炸臭豆腐的滋滋声,水煎包在锅里欢快地跳动,糖炒栗子的甜香混着桂花糕的清香。几个孩子举着糖葫芦从身边跑过,笑声清脆得像铃铛。卖豆腐脑的大婶麻利地舀着豆浆:“慢点儿吃,烫嘴!”她围裙上沾着些面粉,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都带着暖意。

我找了家临街的小店坐下,要了碗撒满香菜和虾皮的馄饨。老板娘端上来时,特意多给了我一个空碗:“汤烫,晾晾再喝。”这样的小细节,在大城市里已经很少遇见了。邻桌的老先生在教小孙子认灯笼上的字:“这个是‘福’,这个是‘寿’……”孩子稚嫩的声音跟着念,老先生眼里满是慈爱。

这条亳州粉灯街区风貌最动人的,大概就是这份浓浓的人情味吧。灯光下,每个人的表情都柔和了许多,连说话声都变得轻缓。有情侣牵着手慢慢走,有老姐妹凑在一起挑丝巾,还有摄影爱好者架着叁脚架,想要留住这一刻的美好。

走着走着,看见巷子深处有家特别的书店。推门进去,风铃叮当作响。书店不大,却摆满了旧书,空气里都是纸墨的香气。店主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正低头修补一本泛黄的线装书。“这些书都是从附近收来的,”他扶了扶眼镜,“有些比我的年纪都大。”他说选择在这里开店,就是喜欢这条街的气氛,安静里带着生气。

书店角落里,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小声讨论着什么。透过窗子,能看见外面粉灯笼柔和的光晕洒在书页上,仿佛给文字也染上了颜色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,让这条老街有了新的活力。

夜深了,店家开始陆续打烊。卖灯笼的老人仔细地收起摊子,卖小吃的大婶擦干净最后一张桌子。粉灯笼一盏盏熄灭,整条街渐渐安静下来。但那份温暖还留在空气里,像是刚刚结束的一场好梦,余韵悠长。

离开时回头望去,月光下的老街沉静而安宁。那些粉灯笼虽然熄了,可我知道,明天傍晚,它们还会准时亮起,继续温暖每一个路过的人。这条街就像亳州城里跳动的心脏,用最朴素的方式,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温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