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壁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百元叁小时通话实例
这事儿听着确实有点不可思议,对吧?一个初中生,拿着省下来的零花钱,居然花一百块打了个叁小时电话。我头回听说时也愣了半天,这得有多少话要说啊?
说起来,这事儿发生在鹤壁一所普通中学。那天下午放学,小雨背着书包走进电话亭,从兜里掏出攒了挺久的零钱。她没想到这一通电话会打这么久,等到挂断时,天都黑了。
那一百块钱的电话
“开始就想聊十分钟。”小雨后来这么说。可电话接通后,那头传来外婆熟悉的声音,她就舍不得挂了。外婆在老家独自生活,平时省吃俭用,连手机都舍不得买。
这一聊就是叁个钟头。从学校趣事说到考试分数,从食堂饭菜聊到同桌矛盾。外婆在电话那头静静地听,偶尔插几句话。大多数时候,她只是“嗯嗯”地应着,但小雨能感觉到她在笑。
电话费跳到了一百块,小雨看着数字不断往上蹦,心里也慌。可每次想说要挂了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毕竟,外婆的声音那么温暖,让她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每个暑假。
这个鹤壁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的事,后来在学校里传开了。有同学说她傻,这一百块能买多少零食啊。但更多人在心里琢磨,自己是不是也该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了。
其实现在想想,这通百元叁小时通话实例背后,藏着我们这代人的某种孤独。手机能视频能语音,可真正静下心来陪老人说说话的,能有几次呢?
我认识另一个男孩,他每周六晚上固定给外婆打电话。虽然每次就聊二十来分钟,但雷打不动。他说最初是受小雨那件事启发,后来慢慢成了习惯。
“外婆现在每到周六就守在电话旁。”男孩笑着说,“有次我打球忘了时间,她居然打到我妈手机上问怎么回事。”
您看,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牵挂,就是这么简单又执着。不需要多么昂贵的礼物,也不需要什么大道理。就像那个鹤壁初中生,用最直接的方式,把心里那份惦记传递了出去。
现在生活节奏快,大家都很忙。但再忙,总能抽出时间听听老人的唠叨吧?他们不在身边,可能不懂我们追的偶像、玩的游戏,但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忠实的听众。
那一百块钱,对初中生来说不是小数目。但小雨后来跟我说,她一点不后悔。“外婆在电话里笑得好开心”,就冲这句话,她觉得值了。
有时候我在想,要是我们都能像这样,偶尔放下手头的事,专心致志地陪家人聊聊天,该多好啊。不在乎时间长短,不在意话题轻重,就是单纯地说说话。
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