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约茶上课,湖州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朋友圈总看到“湖州约茶上课”这个说法,第一次听见还以为是去教室里边喝茶边听课呢 ?。后来跟着朋友体验了一次才知道,这哪儿是正经上课呀,分明是借着喝茶的名头组了个有趣的聚会。
上周日下午,我们约在湖州老城区一家叫“清源堂”的茶舍。推开木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组织者林老师已经在泡今年的明前龙井了,玻璃杯里嫩绿的芽叶缓缓舒展,像在看一场小型舞蹈。他边演示冲泡手法边说:“水温很关键,八十度刚好,太高就把嫩芽烫坏了。”旁边坐着的有退休教师、设计师,还有几个像我一样纯粹好奇的年轻人。
不只是喝茶那么简单
说来有意思,这种湖州品茶学习交流活动,表面上学的是怎么选茶、泡茶、品茶,实际上更像是以茶会友。坐在我对面的王阿姨退休前是语文老师,她捧着茶杯慢悠悠地说:“以前忙得用保温杯泡茶,现在才学会停下来品味每一泡的变化。”她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这杯茶喝的不仅是味道,更是一种生活节奏的转换。
林老师教我们品鉴安吉白茶时讲了个小窍门:“好茶的茶汤要透亮,喝下去喉咙感觉是滑的,不是涩的。”我照着他说的细细品味,果然感受到那种微妙的差异。大家轮流分享自己的感觉,有人说闻到青草香,有人觉得有奶香味,同一个茶在不同人嘴里居然有这么多不同的面貌。
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,桌上的茶点换了两碟,壶里的茶叶也换了好几种。从龙井到普洱,从白茶到乌龙,每款茶都像在讲述不同地方的故事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样轻松的湖州约茶上课过程中,居然不知不觉记住了不少茶知识——原来普洱生茶放久了会转化成普洱熟茶的特点,原来凤凰单丛有那么多种香型。
临走时,茶舍主人送我们每人一小包当地产的顾渚紫笋茶。回家照着下午学的方法冲泡,水温、时间都严格把控,喝到嘴里的茶汤确实比平时随便泡的好喝太多。邻居来串门时,我还现学现卖地给他讲了讲怎么分辨茶叶的好坏,说得头头是道的。
现在想想,这种湖州品茶学习交流之所以吸引人,大概就是因为它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像喝茶一样自然而有趣。不需要正襟危坐,不用记笔记,在聊天和品茗中,该懂的慢慢就懂了。比起刷手机度过周末下午,这样的时光确实充实多了。
茶凉了可以再续,但那个下午留下的韵味却一直在心里。下次要是看到类似的活动,你可能也会想放下手头的事,去喝杯茶,感受一下这种特别的“上课”方式吧?毕竟生活中的很多美好,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片刻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