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州品茶工作室,邓州品茶坊与茶艺空间
要说邓州哪里能静下心来好好喝杯茶,不少老茶客都会提到“邓州品茶工作室”这个名字。这家隐藏在老城街角的工作室,没有夸张的招牌,推门进去却能闻到满室茶香,仿佛整条街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。
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个下雨天。木架上整齐陈列着各式茶罐,靠窗的位置摆着几张原木茶桌,有位老师傅正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。他抬头笑了笑,什么都没问,顺手往盖碗里投进一撮信阳毛尖。热水冲下去的瞬间,豆香混着青草气息扑面而来,那种鲜活劲儿,让我这个平时只喝瓶装茶饮料的人愣住了——原来真正的茶,是这个味道。
从工作室到茶坊的蜕变
后来和工作室创始人聊天才知道,他们最初只是几个爱茶的朋友凑钱租的小空间。没想到因为茶品地道、氛围轻松,渐渐聚集起一群固定茶友。有位常客打趣说:“你们这哪是工作室,分明就是个茶坊嘛!”这句话点醒了他们,索性在隔壁又租了间店面,挂上了“邓州品茶坊”的招牌。
新开的茶坊保留着工作室的亲切感,又多了些新意。墙上挂着当地书法家写的“茶”字,架子上除了传统六大茶类,还特意辟出一区展示邓州本地的野茶。最让人惊喜的是后院的天井,晴天能看竹影摇曳,雨天能听雨打芭蕉,成了不少茶客最爱发呆的角落。
记得有回碰见个年轻人带着父亲来喝茶,老爷子抿了口他们自焙的野茶,眼睛突然亮了:“这茶味,像我小时候在山里喝过的。”就为这句话,茶坊专门组织了几次进山寻茶的活动,还真在周边山村里找到些被遗忘的老茶树。
茶艺空间里的慢时光
去年秋天再路过时,发现他们又把后院改造了一番,挂上了“茶艺空间”的牌子。这不是简单的扩建,而是想打造一个能让人真正静下来的地方。空间里除了品茶区,还摆着茶艺师小杨收集的各种民间茶器——有缺了口的大茶碗,也有釉色温润的紫砂壶,每件器物背后都藏着故事。
每周五晚上,这里会举办小小的茶会。不设固定主题,有时候是品尝新到的武夷岩茶,有时候就是漫无边际地聊茶叶产地的风土人情。有次茶艺师冲泡陈年普洱,琥珀色的茶汤在灯光下泛着油光,满座只听见杯盏轻碰的声音。坐在我对面的女士轻声说,这是她一周里最放松的时刻。
空间角落有个木箱子,里面塞满了茶客们留下的便签。有年轻人写“终于学会泡茶不烫手了”,也有老人用毛笔工整地写着“七十岁第一次尝到冰岛普洱”。这些碎片化的记录,拼凑出这个空间最真实的样子。
现在的邓州品茶工作室,早已不单是个买茶的地方。从最初的工作室,到后来的茶坊,再到现在的茶艺空间,变的只是空间形式,不变的是那份想把好茶分享给大家的初心。有时候看着新来的客人小心翼翼询问哪种茶适合入门,总会想起多年前那个雨天,我第一次在这里被一杯热茶打动的模样。茶香还在飘散,故事还在继续,下一个转角,或许你也会与他们相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