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匀100元3个小时约,都匀叁小时百元相约
最近听朋友聊起都匀有个挺特别的事儿,说是“都匀100元3个小时约”,刚开始我还纳闷这是啥新鲜玩法。后来在茶摊上碰到本地人老陈,他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说:“这不就是咱们这儿年轻人搞的休闲新花样嘛。”
老陈把茶杯往木桌上一搁,手指蘸着茶水画了个圈:“你想想啊,现在年轻人压力大,想交朋友又怕费钱。有人就琢磨出这个叁小时百元相约的法子——约着爬东山公园,青石板路走到观景台刚好四十分钟,山顶吹着风看城市全景,比闷在咖啡馆强多了。”
这百来块钱怎么花得值当
我跟着体验了一回。约在石板街古巷口见面,先从老城墙根往文峰园走。同行的两个年轻人算账给我听:租汉服二十,买手工糍粑十块,剩下的钱够在百年豆腐坊吃现磨豆花,还能捎带一包毛尖茶。穿行在青瓦木楼之间,确实比在商场里逛街有意思。
遇到个扎马尾的姑娘正举着手机拍油纸伞店,她说上次带外地朋友来,叁小时里看了水族剪纸,听了马尾绣传承人讲故事,最后坐在风雨桥头喝茶时,朋友直说这趟比去景区实惠。她笑着补充:“其实关键不是省多少钱,是这么逛着特别接地气。”
在彩虹桥头遇见组织这类活动的民宿老板。他翻开手机相册给我看:上周带着十来个年轻人去采春茶,在茶山上边采边学炒茶技巧,结束时大家互加微信,约着下回去看打铁花。“现在都匀年轻人管这个叫‘微旅行’,花小钱体验本土生活。”
暮色渐浓时,我坐在南沙洲公园的长椅上琢磨。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刚从民族博物馆出来,叽叽喳喳讨论着刚才看到的牛角雕。他们手里还拿着小吃,看样子百元预算确实够用。穿民族服装的阿姨路过时搭话:“现在小年轻真会想,我们那会儿约会就知道看电影。”
其实这种都匀叁小时百元相约之所以能流行,倒不是真图便宜。是让人放下手机,实实在在走进这座小城的烟火气里。在古巷转角闻到蒸糯米酒的香气,在老街尽头听见银匠铺的敲打声,这些体验确实很难用价钱衡量。
起身准备离开时,看见那帮学生又折返回剪纸摊子,说是要带些给室友当礼物。我想起老陈下午说的话:“有时候限制反而创造灵感,叁个小时百来块钱,倒让年轻人重新发现了这座城市的可爱之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