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阳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,海阳随时联系200元服务的学生
晚上十点半,海阳大学城外的烧烤摊还冒着热气。我刚咬下一口烤馒头,手机就响了。“同学你好,能现在送叁份炒面到东区宿舍吗?有偿的。”这已经是这星期第五次接到这样的电话了。
你可能要问,我怎么老接到这种活儿?这事儿得从两个月前说起。那天我自行车坏了,走路去兼职差点迟到,突然冒出个念头:既然大家都在抱怨取快递、买饭不方便,为什么不能有人帮忙跑腿呢?我把收费标准定在200块,不是因为贪心,而是这个价格能覆盖所有突发情况——不管是半夜急需药品,还是下雨天要从教学楼送材料到行政楼。
意想不到的深夜订单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个月某个雨夜。有个女生急乎乎地打电话,说她妹妹突发高烧,但校医院开的药不管用,需要去市区买特定牌子的退烧贴。当时已经快凌晨一点,我披上雨衣就骑车往24小时药店赶。说真的,那时候我心里也打鼓,但听到对方带着哭腔的声音,就觉得这200块钱收得问心无愧——毕竟这种时候,能找到愿意半夜出门的人不容易。
现在我的通讯录里存了七十多个常客。他们都知道海阳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这个服务。有次给美术系的同学送画材,他边扫码付款边开玩笑:“你们这服务比外卖平台靠谱多了,平台骑手晚上九点就下班,你们这是真·全天候待命啊。”
其实做这行最需要的是判断力。比如接到代课请求我会直接拒绝,但如果是帮忙去图书馆还即将逾期的书,或者给在实验室熬夜的学长送晚餐,这种活我接得特别乐意。有回帮文学院的同学送手写稿给出版社,对方编辑还挺惊讶:“现在还有年轻人用这种传统方式投稿?”
当然也会遇到棘手情况。上周接到个奇怪订单,要求去网吧找个陌生同学回宿舍考试。我硬着头皮找到那个正在打游戏的男生,结果人家根本不领情。后来想了个办法,买瓶冰红茶坐他旁边:“同学,你室友说考完试请你吃火锅。”这招居然管用了。
最近我发现个有趣现象:海阳随时联系200元服务的学生这类需求,在期末考试周会翻倍增长。有时候刚送完础同学的复习资料,叠同学就来电话让买提神饮料。最忙的那个下午,我骑着电动车在校园里转了十八个来回。
干这行最大的收获不是赚钱,而是看到校园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温暖瞬间。比如总有人托我给贫困生悄悄送生活用品,还特意嘱咐别说是谁送的。有次我忍不住问其中一位,她笑笑说:“谁还没个难处呢?能帮就帮吧。”
现在我的电动车已经跑了叁千多公里,相当于从海阳到北京打了个来回。车身虽然布满刮痕,但后座那个保温箱始终擦得干干净净——这里装过生日蛋糕、中药罐、考研笔记,甚至还有一次装过两只待领养的小奶猫。
昨晚收工前,又接到个特别的请求。音乐系有个男生想给女朋友惊喜,让我在女生宿舍楼下配合他弹唱表白。当我准时把吉他送到时,他紧张得手都在抖。后来他发来消息说成功了,还多转了50块钱喜糖钱。你看,这200块钱跑腿费里,装着的何止是服务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