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河工作室外卖喝茶,河边小店外送品茶
你说这大热天的,谁愿意顶着太阳出门买茶啊?正琢磨着,手机突然弹出“纳河工作室外卖喝茶”的推送。巧了不是,立马下单两杯冰镇茉莉花茶。
等着外卖的功夫,我趴在窗台上瞎琢磨。河对岸那家“河边小店外送品茶”的招牌在夕阳里泛着暖光,突然觉得这俩名字挺有意思。一个叫工作室,听着像搞艺术的;一个叫小店,透着烟火气。可都做着同一件事——把热茶送到需要它的人手里。
茶香飘过纳河两岸
骑手同时送来两个纸袋时我都愣住了。得,干脆都尝尝。工作室的茶用磨砂杯装着,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慢慢滑落;小店的茶装在朴素的纸杯里,杯套印着毛笔写的“茶”字。
先喝工作室的。诶?茉莉花香清清淡淡的,不像有些香精茶冲鼻子。茶汤在舌尖转一圈,能品出绿茶打底的鲜爽。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茉莉花茶,她总说好茶要“香得含蓄”。
再试小店的。哎呦喂,第一口就惊艳了!茶味特别足,咽下去之后喉头还有回甘。老板在杯子上贴了张便签:“今天用的秋茶,滋味浓,您慢品。”这小心思,让人心里头暖乎乎的。
邻居张阿姨探出头来:“你也点他们家的茶啊?我闺女晚上加班总点工作室的,说提神又不伤胃。我们老两口爱喝小店的红茶,老板每次都多送茶点。”她笑着指指我手里的两个杯子,“这俩啊,就像咱纳河两岸的风景,一边新潮,一边传统,但河水都往一处流。”
这话把我点醒了。原来不管包装怎么变,配送范围怎么划,好喝的茶永远有人惦记。就像昨天下午,我突然特别想喝杯正山小种,结果两家都能送到。最后选了小店,就因为老板在订单页面留言:“今天下雨,给您配了块枣泥糕暖暖身子。”
现在这日子过得匆忙,能安静喝杯茶都成了奢侈。可偏偏有人记得你在雨天需要枣泥糕,记得你熬夜需要不伤胃的茶,记得老顾客偏爱叁分糖。这些细碎的温度,比什么豪华包装都来得实在。
河面吹来的风带着水汽,我抿了口渐凉的茶。电脑屏幕上还有没写完的方案,远处传来老街坊在河边散步的谈笑声。突然觉得,手里这杯茶连着很多故事——工作室里熬夜改图的年轻人,小店里守着炭炉的老茶匠,还有无数个像我们这样,在寻常日子里寻找慰藉的普通人。
茶快见底时,我在两家店铺都点了收藏。明天想喝奶茶就点工作室的,他们家用蜂蜜调甜度;要是想品纯茶,就去小店试试老板新到的凤凰单丛。你看,生活在纳河边上,连喝茶都能变成双份的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