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昌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周边廉价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0:20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边的约定

乐昌火车站往南走两条街,有个老旧的街心公园。每天下午四点,总能看到个穿褪色工装的男人坐在第叁张长椅上,手里攥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。他在等阿梅。

“今天活多,加了半小时班。”阿梅小跑着过来,额头上都是细密的汗珠。她从兜里掏出两个还冒着热气的茶叶蛋,塞到男人手里,“趁热吃,厂里食堂买的,比外面便宜五毛。”

他们是附近制衣厂的工人。男人叫建国,负责熨烫;阿梅在流水线上钉扣子。两人都是湖南老乡,在这座粤北小城里,用每月2800块的工资,小心翼翼地攒着未来。

建国的帆布包里永远装着两样东西:用了一半的记账本,和一张存了18400块的银行卡。每个周末,他会郑重地取出200块钱——这是他们雷打不动的“约会基金”。

“今天去哪?”建国咽下最后一口茶叶蛋,声音有些含糊。

“去江边走吧,”阿梅擦了擦他嘴角的蛋黄,“听说木棉花开了。”

200块的重量

这200块钱要精打细算地花:两碗牛腩粉36块,去超市买特价水果15块,看场特价电影50块,剩下99块存进一个小小的铁皮盒子——那是他们“将来开小卖部”的启动资金。

阿梅在精品店的橱窗前站了很久,玻璃映出她渴望的眼神。那是一条淡紫色的连衣裙,标签上写着“198元”。“走吧,”她突然转身,扯着建国的衣袖,“这颜色太艳了,不适合我。”

其实他们都明白,这条裙子相当于她钉9000个扣子的工钱。在乐昌附近200块钱的爱情里,浪漫是碗里多出来的牛腩,是电影院最后一排共享的可乐,是江边吹过的晚风,唯独不是橱窗里可望不可即的梦。

记账本上,建国在“情感支出”栏里认真写下:3月16日,存99元,余835元。这个数字让他踏实,比任何甜言蜜语都让人安心。

制衣厂的老车间主任常说,在乐昌,像他们这样的廉价情感故事每天都在上演。流水线带走了青春,却带不走两个依偎取暖的灵魂。

雨夜的硬币

四月的某个雨夜,阿梅发烧了。建国背着她去诊所,雨水顺着他的发梢往下淌。打针拿药花了127块,这是计划外的开支。

“要不这周就不出去了?”阿梅躺在铁架床上,声音虚弱。

建国没说话,只是把退烧药和温水递到她手里。第二天他多接了批急单,连续熨烫了300件衬衫,手指被蒸汽烫出好几个水泡。下班时,他往铁皮盒里投进叁枚还带着体温的硬币。

“差多少?”阿梅问。

“齐了,”建国把盒子摇得哗哗响,“还是200。”

他们沿着武江慢慢走,晚风把阿梅的工装吹得鼓鼓的。建国突然跑开,回来时手里拿着那条淡紫色的连衣裙。

“赊的,”他挠着头,“和老板说好,从下个月工资里扣。”

阿梅的眼泪滴在裙子上,晕开深深浅浅的痕迹。这一刻她突然懂了,在乐昌附近200块钱的爱情里,最珍贵的不是数字本身,而是有人愿意为你凑齐这个数字的全部用心。

远处火车鸣笛,载着无数相似的廉价情感故事驶向夜色。而他们拥有的,是200块钱背后,那颗愿意倾其所有的心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