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州辩辩上约的800一次见面付真假,贺州网上约见800当面付虚实
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角落,总能看到“贺州辩辩上约的800一次见面付真假”这类消息在悄悄流传。说实话,第一次刷到这种广告时,我心里直打鼓——这年头,天上真会掉馅饼吗?
有个在老街开便利店的熟客上周和我唠嗑,说他表弟就试过联系这类蚕蚕号。对方头像是个浓妆艳抹的姑娘,张口就要800块见面费,还反复强调“贺州网上约见800当面付虚实”。表弟犹豫着转了200定金,结果到了约定地点,等了两个钟头连个人影都没见着。再发消息呢?红色感叹号格外刺眼。
藏在数字背后的猫腻
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好久。你说要是正经交友,哪有非要定死800这个数的?普通吃个饭看场电影哪用得着这个价。更可疑的是对方总急着要钱,话术都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后来在米粉店听几个年轻人聊天,才知道现在有种叫“键盘手”的团伙,专门用虚拟定位在各地撒网。
我们贺州虽说不大,但外来游客多了之后,这种套路也渐渐冒头。有些年轻人可能觉得“反正就几百块,试试呗”,反而中了骗子的下怀。记得河堤边奶茶店老板说过,上个月有叁个学生模样的男孩来找人,说凑了800块准备见面,幸好被他及时劝住了。
这种“见面付”最让人头疼的是,你很难判断屏幕那头到底是谁。可能是专业诈骗团伙,也可能真是缺钱走歪路的人。但不管哪种情况,风险都像踩着湿滑的鹅卵石走路,稍不留神就要摔跟头。
现在想想,为什么这类“贺州辩辩上约的800一次见面付真假”的套路能一直存在?大概是抓住了人们那种“万一是真的呢”的心理。就像买彩票似的,明知道中奖概率微乎其微,还是忍不住想试试运气。
不过要说所有的都是骗局,倒也不能这么绝对。去年就听说过有个装修师傅真通过类似渠道认识了对象,但人家是正经相亲群认识的,和这种明码标价的根本不是一回事。关键还是得看对方是不是坦坦荡荡的,敢不敢光明正大见面。
要是真遇到非要先转钱的情况,我觉着还是得多长个心眼。毕竟咱们贺州人实在,做事讲究个明明白白。与其纠结“贺州网上约见800当面付虚实”,不如约在步行街奶茶店这种热闹地方,边喝东西边聊天,既安全又自在。
其实无论在网络还是现实里,真诚两个字永远最珍贵。那些藏着掖着、急着要钱的,多半心里有鬼。下次再碰到这种事,不妨先缓一缓,多问问身边朋友的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