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阳学生300元随叫随到,同城学生服务随传随到
最近在德阳的朋友圈里,经常能看到这么一句话:德阳学生300元随叫随到。这事儿听着挺新鲜的,你说现在学生都这么拼了吗?
我特意找了个周末,约了个提供这服务的小伙子聊聊。他叫小李,是本地大学大叁的学生,穿着清爽的罢恤,笑起来有点腼腆。“其实就是想赚点生活费,”他挠挠头,“一开始也不好意思,后来发现同学里干这个的还真不少。”
这300块钱到底能干嘛
小李给我看了他的服务清单——帮忙取快递、陪逛超市、临时代驾、甚至教老人家用智能手机。“前几天还有个阿姨找我陪她妈妈去医院复查,她说自己上班实在请不了假。”他边说边翻着手机里的订单记录,“这种时候就觉得,自己这服务还挺有价值的。”
不过我最关心的还是安全问题。小李告诉我,他们有个小群,接单前都会跟朋友报备去向,太远或者太晚的单子基本不接。“毕竟是学生,还是要以学业为主,这个就是课余时间做做。”
为什么这个服务火起来了
说实话,这种同城学生服务随传随到的模式能火起来,还真不是偶然。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,好多小事顾不过来,请专业公司吧,动不动就上千块,不划算。找学生帮忙,价格合适,而且学生们做事认真,态度也好。
我在菜市场碰到个经常使用这服务的张大姐,她边说边挑着菜:“上回我家灯泡坏了,儿子在外地工作,我在业主群里看到有个学生在接单,就试了试。那孩子来了十分钟搞定,才收了50块钱。”她笑着补充,“比找物业快多了,而且看着这些孩子,就像看到自己家孩子一样。”
不过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没有争议。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质疑,说这会不会影响学生学习?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?这些担忧确实都在理。但小李跟我说,他们现在越来越规范了,接单都会留记录,太复杂的活也不敢接。“我们心里有数,就是利用零碎时间,赚点零花钱,也积累点社会经验。”
说到社会经验,这可能是这个服务带来的意外收获。小李跟我讲了个故事:有次他帮一个创业的年轻人整理仓库,对方看他做事靠谱,后来竟然邀请他去公司实习。“这完全是个惊喜,”小李眼睛亮了一下,“本来只是想挣个饭钱,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机会。”
夜幕降临,德阳的街道上车来车往。我看着小李骑着电动车赶往下一个订单地点,突然觉得这个城市因为这些忙碌的学生们,多了几分温暖。他们用自己课余的时间,解决了别人生活中的小麻烦,也让自己的人生多了一种可能。
或许这就是现代城市生活的新样貌——人们各取所需,彼此成就。同城学生服务随传随到这个现象,背后是年轻人对自立的渴望,也是城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重新建立连接的尝试。
当然,这种新兴的服务模式还在成长中,如何更规范、更安全,确实需要更多思考。但看到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,还是让人忍不住想给他们点个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