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青州周边五百元的情缘
青州这地界儿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。老城墙根下总飘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,就像夏天傍晚烧烤摊上冒的烟,看得见摸不着,却真真实实地挠着人心。
昨天在人民商场拐角的奶茶店,我碰见个穿工装裤的小伙子。他攥着两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,跟店长商量能不能订个每周叁的固定订单——送一杯芋圆波波去纺织厂旧宿舍。“五百块包月行不?她夜班喝点甜的心情好。”他说这话时,指甲缝里还留着机油渍。我突然想起布料市场总流传的闲话,说现在年轻人谈感情,都爱算经济账。
五百块能买什么
西街婚介所的红娘刘姐掰着手指头给我算:足够在如家开两次钟点房,能买叁十杯蜜雪冰城,够交半个月小区停车费。但她突然压低声音:“前阵子有个建材店老板,每周末花五百雇姑娘陪老母亲喝茶,后来姑娘真成了他家儿媳。”这时她手机连续震动,屏幕上闪过“周四五百套餐已约满”的群消息。
高中同学王胖子在火锅店涮着毛肚笑我老土:“现在时兴‘体验式约会’,动物园门票二十,网红餐厅团购一百八,剩下的够买两盆多肉盆栽带回家养着。”他手机相册里存着和不同姑娘抱绿植的合影,背景永远是青州宋城那堵仿古墙。
不过棉纺厂退休的赵大娘说得最透亮。她每天坐在社区广场的银杏树下择韭菜,眼睛却把来来往往的小年轻看得分明:“五百块钱的爱情哪是买人?是买个念想。就像我们当年粮票换手帕,揣在兜里走路都带风。”
黄昏时我路过衡王府路,看见刚下班的情侣在熟食摊前徘徊。姑娘举着手机计算满减优惠,男生偷偷往袋子里多加了个酱猪蹄。他们骑上共享单车时,车篮子里的塑料袋被风吹得哗啦啦响,像面小小的旗帜。
夜市霓虹灯次第亮起来的时候,我忽然觉得这五百块的故事,说到底不过是平凡日子里那点烫手的热气。就像北门桥头那家永远排队的炸串摊,油锅里翻滚的不仅是食物,还有无数个想抓住点温暖的夜晚。
广场舞的音响开始播放《最炫民族风》,穿碎花衫的大爷大妈们踏着整齐的步子。他们的舞鞋踩过地上斑驳的光影,仿佛也踩过了半生柴米油盐积下的灰尘。
回到小区时,保安小张正给外卖柜里的奶茶贴便签条。粉红色便利贴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爱心,落款处写着“周叁见”。保温袋表面凝着细密的水珠,在声控灯下闪着碎钻似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