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峪关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香伴读
走进嘉峪关某中学的教室,你会闻到一股特别的香气——不是粉笔灰的味道,而是淡淡的茶香。这群西北的孩子正端着白瓷杯,小心翼翼地品着老师分发的茶叶。穿校服的少年呷了一口,眉头先皱后舒:“原来茶是这个味道啊!”
这事儿得从去年秋天说起。语文课讲到《红楼梦》里的栊翠庵品茶,学生们对“轻浮”“醇厚”这些词完全没概念。李老师干脆从家里带来一套茶具,在课上现场冲泡。没想到,教室里突然安静得出奇,所有眼睛都盯着那只公道杯,看琥珀色的茶汤如何注入每个茶杯。
茶香飘进实验室
化学老师听说后也来了兴趣。他们做了个实验:同样的茶叶,用不同温度的水冲泡。学生们惊讶地发现,75℃水泡的茶清香扑鼻,100℃开水反而带出苦涩。“这不就是蛋白质凝固的温度差异吗?”有个男生恍然大悟。从那以后,总有学生课后追着老师问:“明天还做茶叶实验吗?”
最让人意外的是数学课。张老师用分茶来讲分数——一壶茶倒进六个杯子,每个杯子得到六分之一。讲到比例时,他直接拎着茶壶演示:“浓淡就像这个茶水比,茶叶太多会苦,太少没味。”那些平时看见分数就头疼的孩子,竟然都伸着脖子认真计算起来。
其实刚开始,有家长担心这样会耽误学习。直到看见孩子为了搞懂茶多酚,主动去翻化学书;为了弄明白陆羽的《茶经》,跑去查古文资料——这些变化让大人们放下了心。现在有些班级甚至有了“值日茶艺师”,轮流负责课间的奉茶服务。
窗外是古老的关城,教室里飘着千年茶香。有个女生说,她终于懂了为什么古人要把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放在一起——原来茶不只是饮料,更是生活本身。当她捧着热茶望向窗外嘉峪关的城墙时,历史书上的丝绸之路突然变得具体起来。
最近这个“嘉峪关学生品茶喝茶上课”的做法还在继续。你问效果?看看那些主动整理茶具的身影,还有讨论问题时捧着茶杯的样子就知道了。或许教育的真谛,就藏在这杯温度刚好的茶汤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