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陌陌怎么分辨是不是鸡,兰州陌陌如何辨别对方身份
最近和几个兰州的老友聊天,话题不知怎么就绕到了陌陌上。有人吐槽说,现在刷附近的人,总觉得不太对劲。“你说,在兰州用陌陌,到底该怎么分辨对方是不是那种特殊职业者啊?”这个问题一抛出来,饭桌上顿时安静了半秒。
这确实是个挺现实的问题。社交软件嘛,初衷是好的,让大家有机会认识新朋友。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,难免会混进一些目的不纯的人。那我们普通用户,该怎么辨别呢?
聊天的“节奏”很关键
咱们可以先从聊天感觉上琢磨琢磨。正常的交友,大家一般会有个预热的过程,互相介绍一下,聊聊兴趣、工作或者兰州本地的趣事,比如中山桥的人流、正宁路夜市的牛奶鸡蛋醪糟。这个节奏是舒缓的,有来有回的。
但如果没聊几句,对方就表现得特别急切,叁句话不离“约不约”、“在哪见面”,或者直接暗示可以提供有偿服务,这种“直奔主题”的模式,你就得在心里打个问号了。正常的社交,谁会这么没耐心呢?
还有啊,你可以留意一下对方的资料。一个非常空白,或者照片风格过于暴露和挑逗的个人主页,也需要多留个心眼。当然,这不是绝对的,但结合聊天的语气,就能看出些端倪。
我个人觉得,在兰州陌陌如何辨别对方身份,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这种互动的细节。正常人聊天,是有情绪、有逻辑、有生活气息的;而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接触,往往显得空洞而机械。
另外,话题的广度也是个参考。如果无论你聊什么,对方都能把话题引向暧昧或者物质方面,比如反复问你开什么车、住在哪个区、消费能力如何,那意图就有点明显了。谁交朋友会一直查你户口本兼问银行流水呢?
线上到线下的“安全阀”
如果聊了一阵子,感觉还不错,打算从线上转到线下见个面,这个环节就更需要谨慎了。
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是,第一次见面尽量选择人多的公共场所。咱们兰州不错的,咖啡馆、书店、商场到处都是。如果对方对正常的公共场所百般推脱,反而一再指定要去某些偏僻的酒店或者私人场所,那这个信号的警示意味就很强了。
见面过程中的花销也是个观察点。正常的朋友相处,消费习惯是相互的,有来有往。如果对方表现出对昂贵消费有超出寻常的兴趣,或者有意无意地让你进行单方面的、大额的财物赠与,这里头的味道可能就变了。
说到底,在陌陌上认识人,保持一份平常心和警惕性并不矛盾。我们渴望真诚的社交连接,但也要懂得设置边界,保护自己。感觉不对劲的时候,相信自己的直觉,找个借口离开总没错。
网络世界虚虚实实,无论在兰州还是其他地方,这套辨别的方法其实都通用。关键是别被一时的热情冲昏头脑,慢慢聊,细细看,时间总会帮你筛选出真正值得交往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