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门喝茶新茶嫩茶,江门新茶嫩茶品味
江门人的茶盏里装着什么
朋友,你来过江门吗?要是没尝过这里的茶,那可算白来了。走在老街上,随处能闻到那股子清香——不是花香,是茶香混着水汽的味道,从茶楼里慢悠悠飘出来,勾得人想进去坐坐。
说起来,江门人对喝茶这件事可讲究了。不是随便抓把茶叶往杯里一扔就完事,这里头有门道。
先说这江门喝茶新茶嫩茶吧,讲究的是个“鲜”字。清明前后那会儿,茶农天不亮就上山,专采那些带着露珠的嫩芽。我认识个老茶客,每年这时候都要亲自跑趟茶园,他说机器采的茶少了魂儿,非得是姑娘家指尖轻轻一掐,那茶才算活。
记得有回在棠下镇,我跟着当地人进山。茶农老陈从柜子里取出个陶罐,打开时那股香气,到现在都忘不了。他笑着说:“这茶昨天刚炒好,就等你们来开罐。”水烧到蟹眼大小泡,茶叶在玻璃杯里慢慢舒展,像刚睡醒的姑娘伸懒腰。喝到嘴里,鲜得让人闭上眼——这不是喝茶,这是在喝春天啊。
江门新茶嫩茶品味这事儿,还真得跟老辈人学。他们不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茶具,就是个普通的盖碗,可手势特别准。水温多少,焖多久,什么时候该出汤,全在心里装着。街口茶楼的李伯跟我说:“好茶不用折腾,它自己会说话。”
这种江门新茶嫩茶品味,其实就是慢下来的智慧。现在人总急着往前赶,喝茶也像完成任务。但在这里,你看那些老茶客,一杯茶能喝上小半天——第一泡什么味,第二泡什么变化,第叁泡又不同,他们都品得明明白白。
要说最地道的,还得去那些开了几十年的老店。木桌子被磨得发亮,铜壶嘴冒着白气,跑堂的不用你开口,就知道老客人要什么。点心里来碟排骨,或者要份凤爪,配着清茶,那滋味……啧,绝了。
这两年新式茶室也多起来,年轻人把传统和时髦揉在一块。有的在茶里加些创意,但底子还是那个底子——茶叶要新,要嫩,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。有个九零后茶艺师跟我说:“我们这代人,得让好茶活下去,不能让它成了博物馆里的老古董。”
其实想想,江门人喝茶,喝的不光是味道。早晨那壶茶,是一天的开始;下午那杯茶,是忙里偷闲;晚上那盏茶,是和家人说说家常。茶香里飘着日子,有苦有甜,就像生活本身。
下次你来江门,别光去看碉楼、逛古镇。找个茶楼坐坐,点一壶新采的嫩茶,看茶叶在水里起舞,让那股清香慢慢从喉咙滑到心里。那时候你就懂了——这哪里是在喝茶,这是在品味一座城的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