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兰店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邻近楼群别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3:43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普兰店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

最近和老同学聊天,说起以前在普兰店大学城念书的日子,他忽然笑着问我:“还记得咱们常去的那个‘炮楼’吗?”这话让我愣了几秒,随后两人在电话两头不约而同地笑出声。那个地方啊,现在提起来还觉得特别亲切。

其实第一次听人说“晚上去炮楼吃饭”,我还真有点懵。顺着同学指的方向望过去,是几栋紧挨着的筒子楼,外墙颜色灰扑扑的,窗户密密麻麻,确实有点像老电影里的炮楼。这些建筑距离校园南门就隔一条马路,是很多学生解决吃饭、买东西、聚会的首选地。

为什么这些楼会有这么个外号?我问过好几个同学,大家说法都不太一样。有人说是因为楼形状方正,像碉堡;有人说是以前有学长熬夜复习,说自己“在炮楼里蹲守了一夜”;还有更离谱的,说是某个游戏战队常在那里聚会,打游戏时总喊“守住炮楼”。时间久了,这个称呼就这么传开了,比它们原本的名字响亮多了。

说到炮楼里的生活,那可真是热闹。一楼全是小店,麻辣烫、炒饭、打印店、网吧,什么都有。那家“老王麻辣烫”永远挤满了人,老板娘能记住每个常客的口味。二楼往上多是出租房,住着考研的、刚毕业的、还有几对情侣。傍晚时分,阳台上挂满衣服,炒菜声、吉他声、笑声混在一起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
记得大叁那年,我和室友在炮楼里合租了个小房间准备考研。房子隔音不好,能听见隔壁背单词的声音,楼下烧烤摊的香味也会飘上来。有时候学累了,我们就站在窗口看校园里的灯光,互相打气说等考上了要如何庆祝。那段日子虽然辛苦,但现在回想起来,炮楼就像我们的一个据点,承载着太多年轻人的梦想和坚持。

这些邻近楼群别称的诞生,其实挺有意思的。除了“炮楼”,附近还有被叫做“彩虹桥”的天桥、“小香港”的夜市,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学生们的集体记忆。这些称呼没什么官方认证,就是大家口口相传,反而显得格外真实。现在想想,这或许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——用自己才懂的语言,标记属于青春的地图。

去年回学校,特意去炮楼那边转了转。外观没太大变化,只是店里换了不少新面孔。那家打印店还在,老板居然还认得我,笑着说“你好久没来了”。站在熟悉的街头,忽然觉得这些建筑不只是砖瓦水泥,更像是一本立体相册,记录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青春片段。

每个大学城周边大概都有这样的地方吧?它们可能不那么光鲜亮丽,却是无数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就像我们口中的炮楼,它见证了多少人的喜怒哀乐,听过了多少理想与现实的碰撞。这些邻近楼群别称,早已超越了它们本身的物理意义,成为了青春记忆里独特的坐标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