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冈山98场体验分享,井冈山百场心得交流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7:03:27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在井冈山的烈士陵园前,山风穿过松林的声音像在诉说往事。这已经是我参与的第98场井冈山体验分享了,可每次踏上这片红土地,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直击心灵的震颤。

记得第一次来井冈山时,我还是个对红色文化一知半解的年轻人。向导老张——一个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,指着黄洋界那条陡峭的小路说:“当年红军就是摸着这些石头,一夜之间奔袭上百公里。”他的手轻轻抚过斑驳的岩壁,仿佛能触到历史的温度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是会说话的。

山间小路的温度

你说奇怪不奇怪,走了这么多趟井冈山,最让我难忘的偏偏是那些最普通的场景。在茅坪村,92岁的王奶奶总是坐在自家门槛上缝鞋垫,见着参观队伍就笑呵呵地招手。她纳的鞋垫上绣着五角星,针脚有些歪斜,却比任何工艺品都珍贵。“当年我母亲也给红军做过鞋,”她眯着眼睛说,“现在我做不动了,就缝几双鞋垫,让你们走山路舒服些。”

这种朴实的情感,在井冈山随处可见。炊事班大锅饭的香味从农户家飘出,红米饭和南瓜汤的滋味,比城里任何山珍海味都让人难忘。握着那只粗陶碗,你会不自觉地想象,九十多年前,是不是也有人这样捧着碗,在山风里谈论着理想和未来。

这次恰逢井冈山体验分享满百场的特殊时刻,我们特意重走了挑粮小道。同行的年轻人小陈喘着气说:“空手走都这么累,当年红军还要挑着粮食上山...”话没说完,他沉默了。这种沉默,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演讲都更有力量。

星空下的对话

夜晚的井冈山特别安静,银河清晰可见。我们在茨坪的广场上围坐,进行第100场井冈山百场心得交流。没有固定流程,大家随意聊着这些天的感受。

“我以前总觉得红色教育很枯燥,”来自广州的大学生小林说,“但现在我知道了,原来历史不是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,而是有温度、有味道的。”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王奶奶送的鞋垫,“我要把这个带回学校,让同学们都摸摸看。”

做讲解员二十年的老李接话:“我带了这么多批参观者,发现每个人都能在井冈山找到不同的触动。有人被革命乐观主义感染,有人被军民鱼水情打动,但最重要的是,大家都能把这种精神带回到自己的生活中。”

夜渐渐深了,山风带来丝丝凉意,但没人愿意离开。这种面对面的井冈山百场心得交流,比任何形式主义的说教都来得真切。我们不是在背诵历史,而是在与历史对话;不是在完成学习任务,而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。

临走那天清晨,雾还没散。山路上又遇到了王奶奶,她正在院门口晒红辣椒。见到我们,她执意要每个人抓一把花生路上吃。“记得常回来看看,”她站在晨光里挥手,“这山里的故事啊,永远讲不完。”

汽车缓缓驶离,后视镜里的井冈山渐渐模糊。但我知道,这98场体验分享积累的情感,还有刚刚完成的这场特殊的井冈山百场心得交流,已经像红米饭的香气一样,深深浸透在每个人的记忆里。这片山峦教会我们的,不只是回首往事,更是如何带着那份初心,走好今天的路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