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令哈康悦到家可以玩,德令哈康悦到家休闲娱乐
来德令哈之前,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:“你一定要去康悦到家体验下,那儿可太有意思了。”我当时心里直犯嘀咕,一个叫“到家”的地方能玩出什么花样?
沿着巴音河慢悠悠走着,拐进一条安静的街道,康悦到家那栋暖黄色小楼就出现在眼前。推开门,里面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。大厅里有人盘腿坐在软垫上做手工,旁边几个年轻人边喝茶边低声说笑,角落里还有人抱着本厚厚的书看得入神。这氛围,怎么说呢,像是突然闯进了别人家的客厅,温暖又自在。
意想不到的休闲天地
前台姑娘看出我的好奇,笑着递来一杯八宝茶:“随便转转,我们这儿就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。”我捧着茶杯慢慢逛,发现这儿简直像个宝藏盒子——手工区摆满了未完成的陶艺作品,茶室里飘着淡淡香气,甚至还藏着个小放映室。最让我惊讶的是后院,露天平台上摆着几把摇椅,抬头就能看见远处的群山。
既然来了,总得体验点什么。我选了最简单的手工皮具制作,老师是个话不多的本地小伙子。他递给我一块牛皮和工具,说了句“随便做点什么”,就继续忙自己的去了。刚开始我还有点手足无措,后来慢慢找到了感觉,一针一线地缝着。说来奇怪,在这个过程里,时间好像变慢了,手机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我扔在了一边。
旁边坐着位常来的大姐,她边织毛衣边说:“我每周都来,就喜欢这儿不催人的劲儿。你想做什么都行,发呆也没人管你。”她指了指窗外,“看,那棵老杨树,我在这儿看着它从发芽到落叶,四季轮转,心里特别踏实。”
完成那个歪歪扭扭的钥匙扣时,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。虽然做得不完美,但拿在手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。这时我才明白,朋友说的“可以玩”是什么意思——不是游乐场的刺激,而是找到了一种久违的专注和宁静。
傍晚时分,我窝在二楼的图书角,随手翻开一本对于青海民俗的书。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,楼下偶尔传来隐约的笑语声。这种被温暖包围的感觉,让人莫名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那些下午。
离开时已是星光满天。前台姑娘正在给几盆绿植浇水,见到我便说:“下次可以晚上来,我们在天台上看过星星,特别美。”我点点头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下次要带哪个朋友一起来。德令哈的夜晚很安静,但心里却装着刚刚收获的那份暖意。
后来在德令哈的几天,我又去了两次康悦到家。一次是雨天,坐在窗边听雨声看书;一次是周末下午,跟着学了怎么做糌粑。每次离开时,都感觉像是从朋友家做客归来。
现在回想起来,在德令哈的那些日子里,康悦到家就像个温暖的驿站。它让我明白,有时候最好的旅行体验,不一定在着名的景点,而可能就藏在这样寻常又不寻常的角落里,等着你去发现,去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