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家教辅导服务咨询
最近在小区公告栏看到个挺有意思的贴子:"胶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"。红底黑字特别显眼,当时就让我停下电动车多看了两眼。
说实话第一反应是纳闷。现在初中生零花钱都这么挣了?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,仔细看才发现下面还有行小字:"提供课后作业辅导、知识点答疑"。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是把家教服务包装成了新鲜说法。
藏在电话线里的陪伴
联系上发布信息的家长聊了聊,发现这事儿比想象中更有温度。她家孩子今年初二,性格内向,平时遇到难题不敢问老师,同学间讨论也插不上话。有次孩子偶然通过电话给同桌讲了两道数学题,效果出奇的好——隔着电话线反而敢提问了,思路也清晰起来。
这种学生家教辅导服务咨询模式慢慢在邻里间传开。不同于正襟危坐的一对一家教,电话辅导更像是个随时的学习伙伴。不会的题马上能问,犯懒时听到电话那头翻书的声音,自己也不好意思继续发呆。
价格也实在。现在随便报个辅导班动不动几百块一节课,而胶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算下来比奶茶还便宜。关键是时间灵活,睡前二十分钟、周末零碎时间都能利用起来。
电话两头的共同成长
我特意问过当小学老师的表姐,她说这种模式之所以有效,是因为同龄人之间没有代沟。"我们老师讲题总带着'标准答案'的架子,孩子其实怕问出傻问题。同学之间用游戏术语打个比方,难题瞬间就通了。"
更让我意外的是,当"小老师"的初中生收获更大。为了讲清楚一道二元一次方程,得先把知识点嚼烂吃透。有个男孩原先数学中等,当了两月"电话老师"后,居然冲进了班级前五。"教是最好的学",这话真没错。
不过家长们也摸索出些门道。会先让两个孩子见面认识,建立基本信任。约定固定时间段,免得影响休息。最重要是定期检查通话记录,确保真是在讨论学习。
这种学生家教辅导服务咨询能流行起来,或许是因为它触到了传统教育的软肋。大班课上老师顾不过来,高价家教又让人压力山大。而电话那头响起同龄人的声音时,学习突然变得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。
看着社区里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电话里讨论功课,突然觉得这条普通的电话线,仿佛成了知识传递的新纽带。或许教育的本质,从来就不该是单向灌输,而是这样相互点亮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