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康同城饮茶,南康本地茶聚同城相约
这两天路过南康老城区,总能看到茶馆门口坐着叁叁两两的人。玻璃杯里茶叶慢悠悠地舒展着,隔着雾气都能闻到那股子茉莉香。说来也怪,明明现在点外卖几分钟就能喝到奶茶,偏偏越来越多人愿意专门跑出来喝茶。
上周六下午,我也是临时起意去了家新开的茶室。推开木门就听见咕嘟咕嘟的煮水声,老板正给邻桌续水,顺口问了句"今天试试点单枞?"就这声招呼,倒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茶馆的场景。那时候的茶馆里永远飘着水蒸气,穿白褂子的老师傅拎着长嘴铜壶在八仙桌间穿梭,现在虽说环境精致多了,可那份闲适劲儿倒是一点没变。
茶香里的烟火气
坐在角落观察了会儿,发现来这儿的人真有意思。有两叁个阿姨带着毛线活边织边聊天,年轻情侣在窗边分享块绿豆糕,还有个大哥独自泡着功夫茶,手机架在茶盘前开视频会议——这副画面莫名很和谐。老板说常客都知道彼此的口味,熟客来了不用点单,他自然会把存着的茶叶拿出来。
其实比起喝茶本身,大家更贪恋的或许是这种"在一起"的感觉。现代人住在同一个小区可能叁年都不认识对门,反而在茶馆这种地方,能自然而然地搭上话。那天我就听见隔壁桌在聊:"我家阳台的茉莉今年开得特别好""改天给你带两朵窨茶",几句话的工夫,陌生人就变成了茶友。
现在年轻人里流行个说法叫"南康同城饮茶",起初我以为是新开的连锁店,后来才懂这是种生活方式的代称。周末约在茶馆碰头,成了很多本地人放松的新选择。不像酒吧那么喧闹,又比咖啡馆多了几分中式的温润。
茶盏里的时光
记得有回遇到位老人家,他说从前南康江边全是茶摊,船工卸了货就蹲在岸边喝大碗茶。现在虽然找不到那种粗放的喝法了,但好在老茶馆的魂还在。他教我品凤凰单枞的时候特别认真:"别看这茶汤金黄透亮,你得等它凉到五十度再喝,兰花香才出得来。"
这种不经意间的传承挺让人触动。现在很多茶室都会举办茶会,有时候是教年轻人认茶具,有时候就是单纯分享好茶叶。上次参加时注意到,现场“南康本地茶聚同城相约”的海报做得特别朴实,可来的二十多人里从00后到银发族都有。穿汉服的姑娘和穿辫辞濒辞衫的大叔凑在一起讨论水温,那画面莫名暖心。
其实茶这东西很妙,既能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。九块九的玻璃杯和九千九的紫砂壶,泡的都是同样需要等待的时光。重要的是你愿意停下奔忙,坐下来好好喝这杯茶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,连本地的年轻人谈事也开始往茶馆约。上次在"南康同城饮茶"的讨论区看到条留言说:"在茶馆签成的合同,比在酒桌上签的靠谱多了。"底下齐刷刷一排赞同。或许这就是茶香带来的魔力,能让浮躁的心都沉静下来。
暮色渐浓时,茶室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续了叁次水的茶叶依然带着余香,老板又开始给新来的客人烫杯子。看着窗外渐次点亮的灯火,忽然觉得这座小城的温度,大概就藏在这些氤氲的茶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