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头品茶工作室,潮汕工夫茶艺体验馆
走进这家汕头品茶工作室,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炭火香,混着单丛茶特有的兰花香。店主林师傅正坐在茶海前,不紧不慢地摆弄着朱泥小壶。见我们进来,他抬头笑了笑:“来得正好,这泡乌岽蜜兰刚出汤。”
工夫二字,说的不仅是时间
林师傅拎起砂铫往壶里注水,水流又高又稳。“很多人以为工夫茶就是磨工夫,”他手腕轻压,茶汤如琥珀色丝带落入品茗杯,“其实这‘工夫’,说的是泡茶的功夫。”他指了指桌上茶具,“光这纳茶就有讲究,茶叶要撒进壶里堆成小山,不能压实。水要响边起泡,叫‘蟹目水’。高冲低洒,关公巡城——你看这倒茶的弧线,是不是有点像大将军骑马巡城?”
旁边新来的茶客试着学他提壶,结果茶汤洒了一桌。林师傅哈哈一笑:“我当年学这叁个月的关公巡城,手腕肿得连筷子都拿不稳。”他接过茶壶示范,“放松,用手腕带着走。对啦,就这样慢一点…”
茶香里的市井烟火
窗外飘来肠粉的香气,混着茶香竟意外和谐。这家潮汕工夫茶艺体验馆藏在老市区巷弄里,来的多是熟客。有位阿伯天天来喝“茶醪”——就是泡到没味的茶根,他说这个最解渴。穿着校服的中学生跑来要杯茶解腻,说是刚吃完隔壁的牛肉丸。
“别处的茶道讲究静,我们潮汕工夫茶偏要热闹。”林师傅又换了一泡鸭屎香,这回的茶汤带着杏仁奶香。“你看这茶馆像不像老街坊的客厅?谈生意的、聊家常的、歇脚的,都在这片茶香里。”正说着,他忽然起身往门外走去,原来是给路口修路的工人送了壶茶。
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——每换一泡茶,林师傅都会留一杯给门口的石狮子。“老伙计也尝尝春茶,”他笑眯眯地说,“它陪这茶馆叁十年了。”
在茶汤里品味潮汕
第叁泡时茶味完全展开了。林师傅说这像人生,头泡还拘谨,二泡渐入佳境,叁泡才显出真性情。他教我啜茶:要小口快速吸进,让茶汤在舌尖打转。“会烫?”他眨眨眼,“潮汕人喝工夫茶,从来不怕烫的。”
深秋午后的阳光斜照进茶馆,在茶海上投下斑驳光影。林师傅说起他父亲的故事——那个当年挑着茶担走街串巷的老茶工,总在担头挂盏煤油灯。“他说茶摊的灯要亮,让夜归的人看见光亮,就知道有碗热茶在等着。”
如今煤油灯换成了电灯,挑担变成了这间固定的汕头品茶工作室,但那份温热始终没变。离开时我回头望去,林师傅又在教新客人如何执壶,那专注的神情,和墙上老照片里他父亲教他执壶的样子,隔着时光重合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