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当地少年时薪五十元
走进北镇少年的一天
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条消息,说咱们北镇有个14岁的学生,靠自己的本事一小时能挣50元。这事儿听着挺新鲜,你说现在大城市年轻人时薪过百不稀奇,但在咱们这小地方,一个初中生能有这收入,确实让人忍不住想打听打听。
那天我特意去了趟青少年宫,正好碰见刚做完家教的王磊。这孩子穿着校服,书包里还装着课本,但面对叁个五年级学生讲数学题时,那架势真像个经验丰富的小老师。“这道题咱们换个思路,”他拿着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图,“你看,把分数想象成切西瓜是不是就简单多了?”
王磊告诉我,他最开始就是帮邻居家孩子讲题,后来口碑传开了,找他补课的家长越来越多。现在他每周抽叁个晚上,每次两小时,算下来一个月能挣一千二。问他怎么想到这个法子,他挠挠头笑了:“就是发现自己讲题别人能听懂,正好又有家长犯愁孩子功课。”
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两年在县城看到的景象。那会儿放学时间,街上到处都是发传单的中学生,一天站七八个小时也就挣个饭钱。现在不一样了,像王磊这样靠知识赚钱的年轻人正在变多。手机店老板老李说,他们店里有个高中生经常来帮忙修手机,技术比有些老师傅还熟练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一小时50元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,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数字。我特意问了几个家长,张婶的儿子在快餐店打工,时薪还不到20元;隔壁老刘的女儿给人画头像,接一单也就叁十块钱。这么看来,知识变现的路子确实更划算。
在网吧碰到刘明宇时,他正在给外地客户做网页设计。这个初叁男生说话还带着变声期的沙哑,但聊起前端代码头头是道。“最开始就是自己喜欢琢磨,”他眼睛没离开屏幕,“后来在网上接些小单子,现在固定有两个长期客户。”他给我看最近完成的商城页面,那设计水平真看不出是个中学生做的。
当然也有人担心,这么早就接触赚钱会不会影响学习?王磊的班主任倒是很支持:“只要把握好度,这反而是种锻炼。他现在讲题要把知识点吃得更透,上学期期末考进了年级前十。”
傍晚路过广场,看见几个摆摊卖手工饰品的学生。其中梳马尾的女孩说,她们把赚的钱存起来打算买3顿打印机。“我们查过了,二手的不到两千,”她眼睛亮晶晶的,“等机器来了就能做更复杂的设计。”
这些孩子的故事让人挺感慨的。以前总觉得要等大学毕业才能赚钱,现在初中生靠着专业技能,时薪五十元在北镇已经不算新鲜事。这种变化悄悄发生在小城的大街小巷,或许正预示着新的可能。
天色渐暗,我看着那些穿梭在补习班、工作室之间的年轻身影,突然觉得这座小城的未来特别值得期待。他们用键盘敲出的代码,画笔描绘的图案,还有耐心讲解的习题,正在编织属于这个时代少年人的独特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