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齐哈尔品茶上课群辩辩,齐齐哈尔喝茶交流学习群辩辩
聊聊咱们鹤城的那个喝茶群
前几天,一个老朋友神神秘秘地把我拉进了一个蚕蚕群,群名挺有意思,叫“齐齐哈尔品茶上课群”。刚进去的时候,我心里还琢磨呢,这“上课”是上什么课?难不成是教怎么泡茶?带着这点好奇,我开启了“潜水”模式,想先看看大家都在聊些啥。
这一看,还真有点意思。群里聊天的氛围特别热闹,完全不是我之前想象的那种严肃的“课堂”。有人问:“哎呀,我这刚买的龙井,怎么泡出来味道有点苦呢?”下面立马就好几个人回复。有位老大哥说:“水温太高啦,兄弟!泡龙井得用80多度的水,你这一百度开水冲下去,好茶也给烫坏了。”接着还有人补充,教他怎么用盖碗,怎么“凤凰叁点头”。这种实实在在的交流,比看枯燥的教程生动多了。
慢慢地,我也敢在群里说话了。有一次,我买了点本地不太常见的单丛茶,喝着一股果香味,但具体又说不上来。我就试着在“齐齐哈尔喝茶交流学习群”里问了一句。没想到,一位大姐特别热情,她告诉我那是蜜兰香,还分享了冲泡这种茶的诀窍,说快进快出,茶汤才甜。她还说,她家孩子也爱喝这个味。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,感觉就像一群邻居在楼下唠嗑,只不过话题都围绕着茶杯里的那点事儿。
在这个群里待久了,我发现它不只是一个解决泡茶问题的工具。它更像一个驿站,让咱们鹤城这些喜欢喝茶的人,不管年轻的还是年长的,都能有个地方聚一聚。大家来自不同行业,有退休的老师,有开店的老板,也有像我一样的普通上班族。但在这里,我们都只有一个身份——茶友。周末的时候,群里偶尔还会有人发起小范围的“茶聚”,找个小茶馆,各自带上最近淘到的好茶,一起品尝,一起聊聊生活里的琐事。
茶的种类太多了,知识也深,一个人琢磨确实容易走弯路。但在这个“齐齐哈尔品茶上课群”里,好像总有人能给你搭把手。从怎么选一把合适的紫砂壶,到如何辨别茶叶的优劣,甚至茶点该怎么搭配,都能找到热心的分享。这种共同学习、一起进步的感觉,让喝茶这件事变得更有温度了。它不单单是一种品味,更成了连接我们这群人的一条纽带。
现在,每天打开这个“齐齐哈尔喝茶交流学习群”看看,已经成了我的习惯。看着群里不断跳动的消息,有时是分享一张刚泡好茶的照片,有时是讨论新到的春茶,感觉特别踏实。如果你也在齐齐哈尔,也对茶文化有点兴趣,不妨也来找找看这样的圈子。也许,一杯简单的茶,能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朋友圈,让平淡的日子,多出几分滋味和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