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湘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150元的情缘
你说这临湘的小巷子吧,弯弯绕绕的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我常想啊,在这巷子深处,是不是都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。
那天下午太阳斜斜的照着,我就在这样一条巷子里遇见了他们。男的推着个小吃车,女的在旁边帮忙收钱,两人时不时对视一笑。巷子窄,车就停在墙角,车上挂着块硬纸板,用粉笔写着“素粉 6元 加蛋8元”。
150元的开始
“最开始啊,我们全部家当就150块钱。”男人一边烫粉一边说,手上的动作却没停。女人听见这话,低头笑了笑,耳根有点红。那是七年前的事了,他俩刚从乡下出来,在巷子尾租了个不到十平米的房间。剩下的钱,刚好够买个小推车和第一袋米粉。
“那时候真难啊,”女人接过话头,“第一天出摊,手抖得连调料都撒不均匀。”可是怪了,他们的生意就是从那时慢慢好起来的。住在巷子里的大妈买完菜顺手带一碗,放学的小孩闻着香味过来,附近工地的工人也成了常客。
我站在那儿等我的那碗粉,看男人利落地加调料,女人细心地把一次性筷子掰开。他们没说什么甜言蜜语,可那种默契让人挪不开眼。男人总会记得给女人的那碗多加点酸豆角,女人则会默默把男人杯里的茶续上。
日子一天天过
后来他们在巷子口租了个小店面,还是卖粉,但添了几样小菜。价格没怎么涨,味道也没变。有次我去吃晚饭,听见女人在算账:“这个月能存下点,孩子下学期的学费够了。”男人在旁边剥蒜,应了一声:“挺好。”
巷子里的邻居们都习惯了他们的存在。夏天他们会摆几个小凳子在门外,让等位的客人坐着乘凉;冬天会在门口挂厚帘子,不让冷风钻进去。他们的生活就像这条巷子,不宽不窄,刚好容得下两个人的梦想。
有一次我问他们,怎么不想着把店开到大街上去。女人笑了:“这儿挺好的,清净。”男人补充道:“而且这条巷子见证了我们这么多事。”确实,从150元起步到现在,这条巷子看着他们从一无所有到有了自己的小家。
现在偶尔路过,还能看见他们在店里忙碌。女人头发剪短了,利落不少;男人腰上系着的围裙洗得发白,但干干净净。有时候放学时间,他们上小学的女儿会背着书包来店里写作业,就坐在收银台旁边那个小桌子前。
临走时我又回头看了一眼,夕阳正好斜斜地打在巷子里,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这大概就是临湘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吧,不多不少,刚刚好够两个人相守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