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皇岛品茶上课工作室,茶艺学习课堂体验
推开那扇嵌着海棠花的木门,茶香就顺着门缝溜出来了。这间藏在秦皇岛老街道里的品茶上课工作室,倒像是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。几位学员围坐在长条茶桌旁,目光都聚在老师手上那把紫砂壶上。
“水是茶的筋骨,温度差了,茶就‘没精神’了。”老师说话轻轻的,手里的动作却稳当得很。滚水冲入壶中,茶叶打着旋儿舒展开,那股子香气,像是把整个春天的山野都装进了这间小屋。坐在我旁边的张姐小声说,她来这儿学茶艺,就是想改改自己毛毛躁躁的脾气。
从烫壶温杯开始
你还真别说,光是准备工作就有不少门道。老师让我们先把所有茶具都用热水烫一遍,这叫“醒器”。起初我不太明白,觉得多此一举。可当热水流过冰凉的瓷杯,升起袅袅白汽时,忽然就懂了——这是在给茶具“暖身”,也是在给我们这些心急的学员“静心”。
桌上的茶具摆得整整齐齐,茶则、茶针、茶漏,每样都有它的用处。老师演示怎么用茶则取茶叶,手腕要柔,动作要轻。“对待茶叶要像对待朋友,重了会伤着,轻了又显得生分。”这话听着有趣,细想还真是这个理儿。
轮到我们自己动手时,才发现看会的和做会的完全是两码事。李大哥是个急性子,第一泡就把水冲得太猛,茶汤苦涩得他直皱眉。老师笑着让他再试一次:“慢点儿,茶叶需要在水中慢慢苏醒。”第二泡果然好多了,茶汤清亮,入口回甘。
在这个茶艺学习课堂体验中,最让我惊讶的是,原来泡茶能看出一个人的性子。王姑娘动作细腻,泡出的茶柔和温润;而做工程出身的赵先生,每次注水都像在调试仪器,精准得一丝不差,泡出的茶也别有一番风味。
说来也怪,在这间秦皇岛品茶上课工作室待了半个下午,大家说话的声音都不知不觉轻了下来。窗外偶尔传来汽车的喇叭声,反而衬得屋里更安静了。茶香在空气中缓缓流动,时间好像也放慢了脚步。
老师说,喝茶最重要的是当下的感受。不必刻意去记那些复杂的步骤,而是要去体会水和茶相遇时的变化。就像生活里的很多事,太刻意反而失了真味。
不知不觉,我们已经品了叁种茶。从清雅的绿茶,到醇厚的普洱,每一泡都有不同的滋味。张姐笑着说,她现在总算明白什么叫“一泡一味”了,原来同样的茶叶,在不同的人手里,真的能泡出不同的味道。
夕阳西下时,我们的课程也接近尾声。大家还坐在那儿,谁都不急着离开。手里的茶杯还温着,就像这份刚刚开始的、与茶为伴的闲适心情。老师说,下节课要教我们认更多的茶具,了解不同茶叶的脾气。我突然开始期待下一次的相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