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江品茶自带工作室,冷水江品茶自备茶室雅座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1:08:21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冷水江新开的商业街,转角处瞥见"品茶自带工作室"的招牌,心里咯噔一下。这不正是我找了小半年的地方吗?推门进去,风铃叮当作响,穿棉麻围裙的姑娘从茶席前抬起头:"欢迎来坐,我们这儿可以自带茶叶。"

说来也怪,现在满大街的茶楼都强调自家茶叶多珍贵,反而让家里攒着好茶的人无处可去。我那个紫砂罐里还藏着朋友送的狮峰龙井,总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细细品味。工作室主理人小陈给我看他们的茶具柜,仿宋执壶、龙泉青瓷、建盏琳琅满目。"很多人像您一样,带着好茶来找个好环境。"他说话时正在烫洗茶海,水汽袅袅升起,模糊了窗外车水马龙。

茶香里的自在时光

第二次去时遇见带着整套茶具来的李姐。她熟练地铺开茶席,取出小巧的旅行装茶盒。"这是我在武夷山收的正岩水仙",她边温杯边说,"在别处泡总觉得水温不对,在这儿连水都是过滤过的山泉水。"旁边几个大学生凑过来好奇地看,她顺手多烫了几个杯子邀大家同饮。茶汤在玻璃公道杯里泛着琥珀光,有人惊叹原来岩茶能这么甘醇。

最让我触动的是遇见带父亲来喝茶的王先生。老人从布包里取出泛黄的搪瓷缸,里面装着自家炒制的野茶。"我爸就习惯用这个泡",王先生不好意思地解释。小陈却笑着递来茶碟:"用惯的器具才最对味。"老人眯眼啜饮时,皱纹都舒展开来。那一刻突然明白,所谓好茶室不在装修多精致,而是能容纳各式各样的喝茶方式。

现在周末常约朋友去冷水江品茶自备茶室雅座,有时带着新淘的紫砂壶去开壶,有时就为试试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。临窗的榻榻米包间总飘着不同茶香,昨天是滇红蜜香,今天是凤凰单丛的兰花香。某个雨午后,看见有个姑娘在角落写着什么,手边白瓷盖碗里飘着碧螺春的茸毫。她抬头笑笑:"在这写论文比咖啡馆舒心,续水十几次也不会有人侧目。"

最近发现他们新增了茶具寄存服务。我把常用的闻香杯存在那里,每次过去就像回另一个家。茶友们渐渐形成个小圈子,谁得了好茶都会带来分享。上周叁尝到茶友老方带的六堡茶,陈香里带着丝丝薄荷凉。他说这茶存了十五年,终于等到懂的人共饮。窗外霓虹初上,杯中茶汤正好,忽然觉得这座小城因这方茶席变得格外温润。

现在路过商业街总会多看两眼那个暖黄色灯箱。它亮着的时候,就知道城里还有处地方,能安放我们这些带着茶叶和故事的人。或许明天该把爷爷留下的那把老铁壶带去,试试用它泡武夷山带回来的老枞水仙,应该会很配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