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兵山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调兵山本地约学生百元
这几天刷手机,老看到一个叫“调兵山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的帖子在本地群里转来转去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,我心里就咯噔一下。这说的到底是啥意思?是组织学生搞课外活动,还是有什么别的名堂?
我有个表弟就在调兵山读初中,这事儿让我格外上心。问了几个家长,大家都直摇头。张大姐皱着眉头说:“现在这些网络用语花里胡哨的,谁看得懂啊?要真是正经事,为啥不写明白?”
藏在标题背后的隐患
仔细想想,这个“调兵山本地约学生百元”的说法确实挺模糊。如果是补习功课,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写“家教辅导”;要是组织兴趣小组,也能直接说明。偏偏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,难免让人多想。
我家楼下开小卖部的老王说,他儿子前两天也问起这个,说同学在传。老王当场就火了:“什么一百块不一百块的,你现在就给我好好读书!”孩子被骂得委屈,但老王的担忧不是没道理。
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孩子们接触的信息五花八门。像这种“调兵山同城约”的信息,万一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,后果真的不敢想。咱们做家长的,能不担心吗?
说起来,这种情况在不少地方都有。有时候就是些商家搞的促销活动,想吸引学生客群;但有时候,真的会遇到骗子设下的陷阱。
家长们的应对之策
李阿姨的做法我觉得挺聪明。她发现孩子也在讨论这个“调兵山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的事,没有直接批评,而是耐心问了具体情况。原来是有个校外机构在组织所谓的“社会实践”,其实就是让学生去发传单。
“我跟孩子算了笔账,”李阿姨说,“发一天传单给100块,但要是把这一天用来学习,将来考个好高中,那价值可不是100块能衡量的。”
现在的中学生正是好奇心重的时候,又有点小叛逆。你越是禁止,他们越是想试试。最好的办法,还是要把道理讲透。
我们几个家长建了个群,专门分享这些网络信息。看到可疑的,互相提醒;遇到拿不准的,一起分析。这种“调兵山本地约学生”的信息,我们已经提醒学校注意了。
学校的反应也挺快,最近开了家长会,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在网上接触的内容。老师说,他们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,也希望家长多和孩子沟通。
说起来,这种事情真的不能掉以轻心。现在的孩子都机灵着呢,你不管紧点,他们可能就自己偷偷去尝试了。特别是涉及到钱的,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。
我觉得啊,与其堵截,不如疏导。孩子要是真想做点兼职体验生活,我们完全可以帮他们找些正规安全的途径。比如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,或者学校认可的社会实践。
最重要的是,要让孩子明白,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。陌生人的邀约不能随便答应,网上看到的信息要多方核实。
这件事也提醒我们,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,了解他们在想什么、关注什么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问题刚冒头的时候就及时发现。
现在每次看到“调兵山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信息,我都会多留个心眼。毕竟,孩子的安全成长,真的需要我们共同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