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安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舍旁小巷品茶时光
集安女子学院后街那家茶馆,还是去年深秋发现的。那天刚下过雨,青石板路上落叶黏成一片,我为了躲雨拐进小巷,抬眼就看见那扇虚掩的木门。
老板娘正蹲在门槛边挑拣茶叶,竹筛里铺着墨绿的叶子。“进来坐吧,炭火正旺着呢。”她头也没抬,仿佛早算准了会有落汤鸡闯进来。店里飘着某种奇异的香气,后来才知道那是她自配的桂花普洱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其实这条后街挺有意思。下午四点半放学铃响过,叁两个女生会结伴来买茉莉花茶,捧着烫手的纸杯讨论文学社的选题;穿深灰西装的教导主任每周叁雷打不动要来买半斤岩茶,有次听见他小声嘀咕“这届学生真难带”;斜对过修鞋的老伯每天收工前都来讨杯最便宜的茶梗,就着夕阳慢慢呷。
老板娘有套很有意思的理论:“你看校舍旁小巷品茶时光之所以让人放松,是因为巷子窄,汽车开不进来。”她拎着铜壶给紫砂壶浇淋热水,“在这里喝茶的人,都是愿意慢下来走几步路的。”
茶香混着巷口飘来的葱油饼香气,居然意外地和谐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我裹着羽绒服推门进去时,看见个穿校服的女生缩在角落写作业。“能不能教教这道叁角函数?”她突然把习题册推过来。茶凉了又续,等讲完最后一道题,窗外已飘起细雪。“原来您不是学校老师啊,”她不好意思地笑,“就是觉得在这儿遇见的人,应该都靠谱。”
这话让我愣了很久。或许这条后街像个特殊的结界,走进来的人都不自觉地变得温柔。
春天看见茶客帮老板娘修好了漏雨的屋檐;夏天常来的几个熟客凑钱买了台二手电扇;昨天修鞋老伯神秘兮兮地掏出老家寄来的野茶,非要让大家尝尝。这些细碎温暖,就像茶杯里慢慢舒展的叶片。
现在每次走过集安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那家小店,铜铃响起时,老板娘还是会像第一次那样说声“来了啊”,仿佛我不过是昨天刚来过。其实到底迷恋的是茶香,还是这条巷子里的烟火气,早就分不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