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匀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都匀男性常去的僻静小径
老巷有味儿
要说都匀男人爱往哪儿钻?老街巷子绝对排得上号。这些巷子大多藏在繁华街道背后,青石板路被踩得油光水滑,墙角爬满青苔,空气里总飘着点儿潮湿的草木香。外地人可能觉得不起眼,可对本地男人来说,这儿就像第二个家。
我常去的这条无名巷,窄得两人并肩都嫌挤。巷口王大爷的理发摊摆了叁十多年,一把推子、一面镜,简简单单。老主顾往那张褪色的木头椅子上一坐,不用开口,大爷就知道该留多长。“男人收拾利落了,干活才有精神头儿。”这话他念叨了半辈子。来这儿的不仅是图便宜,更是图那份自在——不必多话,闭眼打个盹儿,醒来整个人都清爽了。
再往里走十来步,老陈的修鞋铺子窝在拐角。他手巧,雨鞋开胶、皮鞋磨跟,经他摆弄又能穿两年。铺子门口总摆着几张矮凳,成了男人们的临时据点。下班路过这儿,顺手掏支烟递过去,聊聊家长里短,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,就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。这种默契,是商场咖啡馆里花几十块钱买不来的。
烟火深处
傍晚五点,巷子真正活泛起来。老马家厨房飘出辣子鸡的香味,勾得人走不动道。他家门脸小,只能摆叁张桌子,可味道是实打实的好。鸡肉剁成小块,和糍粑辣椒爆炒,最后浇一勺本地米酒,那股子烟火气能把魂儿勾走。常客都懂规矩——想吃这口得赶早,来晚了连站的位置都没有。
在这儿吃饭,拼桌是常事。对面坐着可能是刚下班的出租车司机,也可能是附近学校的老教师。几筷子菜下肚,陌生人也熟络起来。聊球赛,聊孩子升学,聊哪家菜市场的豆腐最新鲜。这些看似琐碎的话题,却像一根根细线,把大家的生活织在一起。
说来也怪,都匀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里,很少见到高谈阔论的身影。更多时候,他们只是安静地坐着,看夕阳把屋檐染成金色,听邻居家的炒菜声哗啦啦响。这种接地气儿的踏实感,大概就是他们钟情这些角落的原因吧。
老孙的杂货铺开在巷子最深处,门上的招牌褪色得几乎认不出字样。但他这儿什么都找得到——从螺丝钉到创可贴,从散装白酒到儿童作业本。有回我家水管半夜漏水,着急忙慌敲开他的门,他披着外套出来,在堆成小山的货架里翻找片刻,还真摸出个合适的阀门。“这条巷子没我不行。”他这话说得毫不夸张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剩几家店铺还亮着昏黄的灯,像黑夜里的几颗星星。这些都匀男性常去的僻静小径,看着普通,却装着他们的疲惫和欢喜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青石板上又会响起熟悉的脚步声,周而复始,平凡却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