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宁100元上门服务3小时,常宁叁小时便民服务100元
最近常宁街头巷尾,好多街坊都在聊一个挺新鲜的事儿——就是这个“常宁100元上门服务3小时”。说实在的,刚听说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:这年头一百块钱能干啥?下顿馆子都不够,居然能让人上门服务整整叁小时?
隔壁张阿姨上周试了试,乐呵呵地跟我比划:“小姑娘带着清洁工具敲门进来,连床底的老灰都擦得锃亮!我坐着剥毛豆的功夫,厨房抽油烟机都能照见人影喽。”她边说边拍膝盖,“这常宁叁小时便民服务100元,花得真值当!”
老百姓家里的及时雨
其实仔细琢磨琢磨,现在请个临时工每小时少说叁五十,要是遇上搬重物、修家电这些活儿,开销更大。这个便民服务倒好,明码标价一百块,像咱们这种儿女在外打工的空巢老人,遇上换个灯泡、修个抽屉的小问题,再不用对着梯子发愁了。
我特意打听过,服务范围挺接地气——从打扫卫生、整理杂物到代买重物都能包揽。上次见着楼下李爷爷,他正指挥小伙子把阳台上那盆憋屈了好几年的铁树换盆,老人家扶着老花镜笑:“这服务队里的小伙子懂嫁接,还说能帮我把茉莉花修出造型呢!”
信任是块金招牌
当然啦,刚开始大家心里都打鼓:陌生人来家里,安全能不能保证?后来发现服务队挺正规,工作人员都穿着统一马甲,带着工作证。社区王主任在邻里群里发过公告,说这是街道牵头的惠民项目,这下大伙儿才放心。
现在周边几个小区都传开了,预约得排号。要说这常宁100元上门服务3小时最贴心的地方,是工作人员特别会看人下菜——遇到独居老人就多聊几句,顺手检查煤气开关;碰到带娃的宝妈,收拾玩具时还会给小朋友折个纸飞机。这种人情味儿,可不是普通家政能比的。
昨天遇到菜市场卖豆腐的陈姐,她挎着菜篮子跟我说:“上次我家冰箱嗡嗡响,师傅上门检查发现是结霜太厚,不仅除了霜,还教我怎样调节档位更省电。”她掀开篮子里的纱布给我看,“这不,今天特意留了块豆干,等会儿给服务队的小伙子带去。”
秋日午后的阳光洒在社区宣传栏上,那张“常宁叁小时便民服务100元”的海报边角微微卷起,底下用钢笔添了好些小字——“周四求帮忙挪沙发”“寻会修缝纫机的师傅”。这些歪歪扭扭的留言,倒比鲜红的标题更透着生活气息。或许老百姓需要的,本就是这种伸手就能够着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