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胡同深处的百元情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7:40:33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条小巷我走了十年,青石板路被雨水磨得发亮,墙角的老槐树每年春天照样开花。可直到那天傍晚,我才真正看清它的模样。

巷口修车摊的老王正收拾工具,看见我就扯着嗓子喊:“又加班到这个点?巷子深处新开了家小面馆,十块钱一碗,热乎着呢!”我顺着他指的方向往里去,这才注意到原来裁缝铺的位置,换成了暖黄色的灯光。

店门窄得只容一人通过,墙上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“阳春面10元”。老板娘正低头擀面,头发松松挽着,围裙洗得发白。“来啦?坐。”她抬头笑了笑,眼角的细纹像绽开的菊花。我要了碗面,热汤下肚,整个人都舒展开来。

后来我成了常客。渐渐知道她叫阿梅,叁十二岁,从邻省来。小店每天清早五点开门,晚上九点打烊,挣的都是街坊邻居的辛苦钱。

那枚褪色的红色戒指

有回我瞥见她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红色塑料戒指,颜色都褪了大半。“这个啊,”她顺着我的目光笑起来,“我家那口子送的,他说像晚霞。”她说这话时,正在揉面的手顿了顿,“我们结婚那天,他花了150块钱在夜市买的,还说要补我个金的。”

可金的终究没补上。她丈夫叁年前工地上出事走了,留给她一个上小学的女儿和一堆欠款。她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还债,带着女儿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。

“150块的戒指怎么了?”她继续用力揉着面团,“感情这东西,又不是按价钱算的。”炉子上的水咕嘟咕嘟地开着,蒸汽模糊了她额前的碎发。

这大概就是昌邑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吧——没有钻石的璀璨,却像那碗十块的阳春面,朴素,但能暖到胃里。

老王后来告诉我,阿梅丈夫走后的第一百天,她一个人在这条巷子里走了整整一夜。天亮时,她在巷口盘下了这个铺面。“他说过,想和我开家小店。”阿梅包馄饨时跟我说起这个,馅料调得咸淡正好,“现在我开了,他倒好,尝不到了。”

女儿放学后会来店里写作业。小姑娘八岁,扎两个羊角辫,作业本总是工工整整。有次我听见她跟同学说:“我妈妈戴的是全世界最漂亮的戒指。”童言无忌,却道破了真谛。

夏天来了又走,巷子里的白玉兰开了两茬。阿梅的面馆依旧十块钱一碗,分量却比别家都足。老街坊爱来,新客人也慢慢多了。她终于把旧债还清了,女儿考了全班第叁。

昨天我去吃面,看见她还在用那个掉了漆的搪瓷盆和面。夕阳斜斜地照进来,那枚红色塑料戒指在光影里显得格外温柔。我突然明白了,有些感情就像这胡同深处的百元情缘,不在乎排场,要的只是那份实实在在的温暖。

走出面馆时,老王正在收摊。“吃了叁年,不腻啊?”他打趣道。我回头看了看那暖黄色的灯光,阿梅正给下一位客人下面。“不腻,”我说,“这味道,踏实。”

巷子深处的风缓缓吹过,带着谁家炖肉的香气。这条巷子每天都有故事发生,而阿梅的阳春面馆,成了我最常去的那一个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