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溪火车站的女的能不能找,兰溪火车站女子可寻否
站台边的等待
那天下午路过兰溪火车站,正好碰见老同学李强在出站口张望。他手里捏着个旧信封,眉头皱成了川字。我上前一拍他肩膀,他吓得差点跳起来。“等谁呢这么紧张?”我给他递了根烟,他摆摆手,指着信封上模糊的字迹:“十年前在这认识个姑娘,说好再联系...”话没说完,出站口涌出的人流就把我们挤到了角落。
这件事让我想起经常被问起的那个问题——兰溪火车站的女的能不能找?说实在的,每次听到这种疑问,我都觉得像在拆盲盒。火车站嘛,本来就是人来人往的场所,有来接亲友的,有赶路的,也有像李强这样等着续前缘的。但真要找某个特定的人,还真得看运气。
去年夏天就见过这么个例子。有个大姐每天傍晚都在售票处旁边的长廊转悠,后来熟了她才说,女儿去外地打工叁年没消息,最后封信提到要从兰溪转车。她在这守了两个月,还真让她等到了!女儿那天穿着她织的红色毛衣,母女俩在安检机旁边抱头痛哭。
时代在变,车站也在变
现在的兰溪站和十年前大不一样了。新建的候车厅亮堂堂的,电子屏滚动着车次信息。可要说找人,反而比以前更难了。大家都低着头看手机,行色匆匆的。上周叁下午,我在自动取票机那儿遇见个小伙子,他举着个写名字的纸牌,站得笔直。问他等多久了,他咧嘴笑笑:“第叁天啦!她说从广州来的车,但没说具体车次。”
这事儿让我琢磨,兰溪火车站女子可寻否?关键得看怎么个找法。要是约好了时间地点,那倒容易;要是漫无目的地找,真像大海捞针。车站王保安有经验,他说最好约在服务台见面,那儿显眼,还有监控。不过他也提醒,现在骗子多,见面要核对身份信息。
记得上个月有个暖心事儿。凌晨一点的候车室,有个姑娘蹲在墙角哭。原来她手机没电了,联系不上来接站的朋友。后来值班站长用广播喊了叁遍,终于在便利店找到正在充电的朋友。所以说啊,现在找人光靠眼睛看不行,得多管齐下。
其实火车站就像个微型社会,每天上演着相聚别离。去年冬至那晚,我在热饮店看见个老太太,她不停看表,嘴里念叨着“应该快到了”。后来才知道,她女儿在国外工作五年,那天特意从上海坐高铁回来。当女儿推着行李箱出现在电梯口时,老太太抹着眼泪小跑过去,那场景看得人鼻子发酸。
那些擦肩而过的故事
不过也不是所有等待都有结果。春天那会儿常见个穿风衣的大叔,总在站前广场的长椅上看报纸。后来熟了他才说,二十年前在这送走过初恋,现在退休了,偶尔来坐坐。问他为什么不去找,他摇摇头:“知道她过得好就行啦。”说着把报纸翻得哗哗响。
要说现在兰溪火车站的女的能不能找,我觉得关键要看缘分。有时候刻意找反而找不到,不经意间却碰上了。就像上周,帮邻居阿姨搬行李时,居然遇见了她十年未见的老同事,两人在扶梯上差点叫出声来。
车站李站长说过段话挺在理:“咱们这儿每天上万旅客,真要找特定的人,最好提前约好标志性地点。比如钟楼下、服务台、或者特定的检票口。”他顺手翻开登记本,“上个月光是通过广播找到人的就有四十多起。”
现在天渐渐黑了,站前广场亮起灯。我又想起李强那件事,他最后等到想找的人了吗?这个问题的答案,或许就像火车站的大钟,转了一圈又一圈,每个时刻都在书写新的故事。而那些对于寻找的疑问,也许需要每个路过这里的人,用各自的经历来慢慢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