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宁品茶上课,西宁茶艺体验学习
周末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,我正对着茶杯发呆。这包朋友送的西宁本地茶,该怎么泡才好呢?就在这时,手机弹出一条推送——"西宁品茶上课"。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来到了城南的一间茶室。推开门,茶香扑鼻而来,几位学员正围着老师坐成一圈。老师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大姐,穿着素雅的棉麻衣服,笑起来眼角有浅浅的皱纹。"欢迎来参加我们的西宁茶艺体验学习。"她边说边示意我坐下。
从烫杯开始的故事
"泡茶啊,就像交朋友。"老师边温杯边说道,"你得先暖了心,才能品出真滋味。"她轻轻转动盖碗的动作,让我想起母亲在厨房准备饭菜时的专注。原来每个看似简单的步骤,都有它的道理。烫杯不单是为了卫生,更是让茶具提前适应温度,就像见面前的寒暄。
坐在我旁边的大叔是开餐馆的,他说来学泡茶是为了让客人等餐时不无聊。对面的大学生则是想培养个爱好,摆脱整天刷手机的状态。我们这桌人,因为茶聚在一起,倒是挺有意思的。
茶香里的西宁味道
老师取出一包本地的茯茶,深褐色的茶砖看着其貌不扬。"这可是咱们这儿的老朋友了。"她熟练地撬下一小块,"高原上喝这个最舒服,暖胃又解腻。"
冲泡时,橙红色的茶汤在玻璃公道杯里特别好看。尝一口,起初有点药香,回味却是甘甜的。让我惊讶的是,同样的茶叶,每个人泡出来的味道居然不太一样。老师笑着解释:"手法轻重、水温高低都会影响茶味,但这不就是生活的样子吗?同样的日子,每个人过得都不一样。"
不知不觉,我们在茶桌旁坐了整整一上午。从烫杯、投茶到冲泡、分茶,每个动作都透着种说不出的韵味。最打动我的不是泡茶的技巧,而是整个过程让人静下来的那种力量。手机不知什么时候调成了静音,窗外的车流声也仿佛远去了。
临走时,老师送了我们每人一小包茶叶。"回家多练习,但更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。"她站在茶室门口,身后的博古架上摆满了各式茶具。我想我还会再来的,不仅为了学会泡茶,更是为了找回这种专注当下的感觉。
现在每逢周末,我都会在家里摆开茶具练习。虽然动作还不算熟练,但至少知道了怎么善待那包西宁本地茶。有时候邻居闻到茶香还会过来串门,我们就一边喝茶一边聊天。这大概就是老师说的,茶不仅仅是一杯水,更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