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安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150元的情缘
吉安的春天总是湿漉漉的,梅雨把青石板路泡得发亮。我撑着伞在老城区转悠,不知不觉拐进了一条窄巷。巷口晾着的棉麻衣服滴着水,空气里有股淡淡的霉味和桂花香混在一起。
巷子深处有家旧书店,木招牌上写着"150元包月借阅"。店门口坐着个戴老花镜的爷爷,正给一本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包书皮。我随口问为什么是150这个数,他抬头笑了笑:"二十年前的价钱了,没舍得改。"
故事从一本旧书开始
书店里堆满了泛黄的书,在《英国病人》的扉页上,我看见两行娟秀的钢笔字:"第37次偶遇,今天他穿了白衬衫"。往后翻,隔几页就有新的笔迹:"他捡起了我掉落的银杏叶""在巷口早餐店相遇,他点了和我一样的拌粉"。这哪是读书笔记,分明是场持续了整本书的暗恋。
爷爷看我捧着书出神,沏了杯茉莉花茶推过来。"那姑娘啊,总坐在窗边第叁个位置写字。有回暴雨,小伙子把外套顶在头上跑出去,回来时抱着用塑料布包好的新书,浑身湿得像从河里捞出来的。"
茶雾袅袅中,我仿佛看见二十年前的场景:穿校服的少女在书页上记录心事,少年假装找书实则偷看她发梢的阳光。他们在这里借阅书籍,也借阅着彼此偷偷对视的片刻。
巷子口的拌粉店还开着,老板娘边擦桌子边搭话:"你说小顾和小林?当年两人合租前面那栋阁楼,每月房租正好150块。中午总来买一份拌粉分着吃,加个金黄酥脆的麻圆。"她指着窗外,"看见那棵枇杷树没?结果子时小伙子就爬上去摘,姑娘在底下用裙子接。"
如今枇杷树已经叁层楼高,枝桠快要碰到蓝铁皮屋顶。树荫下停着几辆共享单车,有个穿校服的男孩正踮脚摘青果子,女孩在旁边举着塑料袋。这个画面让我忽然恍惚,好像时光从未流逝。
再回到书店时,爷爷正在整理新到的旧书。他从《平如美棠》里抖落出一张婚纱照,背后写着:"用150元开始了我们的爱情,用余生续写这个故事"。照片上的新郎新娘站在书店门前,手里捧着簇新鲜的枇杷花。
雨不知何时停了,夕阳把巷子染成蜜色。我离开时买了那本《英国病人》,爷爷执意只收150元。"就当是..."他话没说完,但我们都懂。走出很远回头,书店暖黄的灯光亮了起来,像颗温润的琥珀,把一段对于吉安小巷子里150的爱情永远封存在时光里。
或许某天,当有人问起为什么是150这个数字,又会有人继续讲述小巷深处150元的情缘。这些故事就像巷口的桂花树,年年岁岁开着差不多的花,但每片花瓣都带着不同年份的雨露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