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峪关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,附近人联系100两小时
一条信息背后的故事
那天下午,我正在嘉峪关老城区闲逛,手机忽然震了一下。屏幕亮起,弹出条消息:“嘉峪关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”。我愣了一下,心里嘀咕,这年头什么服务都能在微信上找了?正好有个本地朋友老陈坐在旁边喝茶,我把手机推过去给他看。他眯着眼看了看,嘿嘿笑了两声。
老陈在嘉峪关住了大半辈子,他放下茶杯说:“这你就不懂了吧?现在很多人都这么找活儿干。”他指着城墙外新建的商业区,“那边装修的、发传单的、临时需要人手的,都爱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。离得近,联系方便,谈好价钱就能直接过去。”
我这才明白过来。想起去年表弟来嘉峪关旅游,想在关城景区附近找个临时导游,也是通过微信联系了个本地大学生,两小时正好逛完主要景点。当时还觉得挺新奇,现在想想,这种模式在这儿已经见怪不怪了。
老陈接着说,他侄子前阵子放假回家,就在微信上接了份临时工作——帮来旅游的游客拍照。也是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里联系的,谈好价钱,约在嘉峪关关城见面。两小时足够带游客拍遍几个经典机位,还能讲讲长城的历史。
不过啊,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,靠谱吗?老陈摇摇头说,这就像开盲盒,可能遇到特别好的,也可能不太理想。他认识的一个民宿老板,经常通过微信找临时保洁,有时候能碰上特别细心的大姐,把房间收拾得亮堂堂的;有时候来的就马马虎虎,还得返工。
我想了想,确实是这样。任何新兴的联系方式都有两面性。方便是方便了,但缺乏保障。就像上次我想找个修电脑的,也是在微信上联系的,结果来的小伙子工具都没带全。后来学乖了,重要的事还是得找正规店铺。
但不可否认,这种模式确实解决了不少人的临时需求。特别是旅游城市,很多自由职业者、学生,或者想赚点外快的本地人,都习惯用这种方式接活。价格透明,时间灵活,对双方都挺合适。
老陈看看时间,说他得去接孙子了。临走前又说,现在连他这种老嘉峪关人都开始学着用这些新功能了。上周他家水管漏水,就是在微信上找到的维修工,谈好价钱,半小时就上门修好了。
看着老陈离开的背影,我忽然觉得,这条看似简单的信息,其实反映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正在悄悄改变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,工作的模式,都在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。
太阳渐渐西沉,嘉峪关城墙在夕阳下泛着金光。我收起手机,心想明天要不要也试试看,在微信上找个本地向导,好好逛逛这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雄关。毕竟,有些故事,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最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