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伦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,海伦无处玩快餐现状
说实话,我那天路过商场叁楼,才发现海伦常去的那家快餐店居然关门了。红色招牌拆得干干净净,里面空荡荡的,只剩几个工人在量尺寸。这让我愣在原地好一会儿——海伦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了?
你可能要问,不就是个快餐店嘛。但对海伦这样五岁的孩子来说,那地方可不简单。她管那叫“滑梯汉堡屋”,儿童区有螺旋滑梯和海洋球池,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末去那儿。她妈妈总会点个套餐,让海伦边吃边玩上一两个小时。现在那个充满笑声的角落突然消失了,孩子连着两个周末都闹脾气。
消失的不只是游乐场
我特意在周围转了转,发现不止这一家。商场里原本叁家带儿童区的快餐店,两家已经撤掉了游乐设施,改成了更多的座位。仅剩的那家,海洋球池也用围栏挡着,贴了“设备维修”的告示。这就造成了海伦无处玩快餐现状——想找个能让孩子简单活动、吃个便饭的地方,突然变得特别难。
跟几位带孩子家长聊起来,大家都有同感。张姐说着说着就叹气:“以前觉得这种地方吵,现在真没了,反而想念。现在带孩子出门,吃完就得立马找别的地方,比以前累多了。”她家孩子跟海伦差不多大,现在总嚷着“想去有滑梯的餐厅”。
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?我跟一家快餐店经理聊过几句。他说疫情后店面都在缩减非必要空间,儿童区最占地方,维护成本又高——每天要消毒、要有人看护、还要定期更换设备。算下来,不如多摆几张桌子划算。“我们也很为难,但总部考核的是坪效啊。”
这道理我懂,商业决策嘛。但看着海伦趴在商场玻璃围栏上,眼巴巴望着原来游乐区的位置,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。对她来说,那不是简单的商业空间,而是她小小世界的一部分。
现在周末带孩子出门,我们得提前做功课了。要么去远点的大型亲子餐厅,价格贵不少;要么干脆分开行动——一个人带孩子去公园,另一个人去买外卖。总觉得少了那种轻松随意的感觉。你说,为什么就不能有个平衡点呢?
我在想,也许商家可以考虑更灵活的设计。比如可移动的儿童区,或者几个品牌共享一个游乐空间?既控制成本,又保留这份需求。毕竟,孩子们需要这样安全、熟悉的小天地,家长们也需要那片刻的喘息。
昨天在小区碰到海伦妈妈,她说现在改带海伦去图书馆的儿童区了。“就是没法吃东西,得算好时间回家。”她笑了笑,但眼神里还是有点无奈。海伦蹲在旁边玩石子,突然抬头问:“妈妈,滑梯汉堡屋什么时候回来呀?”
这个问题,我们谁都答不上来。城市生活就是这样,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,不知哪天就悄悄改变了。只希望未来能有更适合的解决方案,让孩子们的笑声重新回到这些日常空间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