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台海选场子,东台选秀活动现场
夏日的傍晚,东台这座小城渐渐热闹起来。市中心的老剧院门口,早早排起了长队。年轻人叁叁两两聚集在一起,有的抱着吉他轻轻弹唱,有的对着手机反复练习台词。今晚,这里将举行一场规模不小的海选活动。
走进剧院,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紧张。评委席前叁排的位置已经坐满,后排不断有人踮着脚尖张望。舞台上的灯光刚刚亮起,把木质地板照得发亮。这时,一个穿着白衬衫的男生走上台,他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抖。“我叫李想,来自城东中学。”他的声音起初有些发颤,但唱出第一句歌词后,整个人仿佛变了个人。
梦想的起跑线
这样的场景在东台并不少见。每隔一段时间,这里就会举办各式各样的选秀活动。有人说,这座小城藏着不少“民间高手”。确实,上次海选时,那个穿着工装就直接上台的钢厂工人,一开口就震撼了全场。他那粗犷而真挚的嗓音,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。
现在的东台海选场子,已经成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一个重要平台。不少周边城市的选手也会特意赶过来,就为了在这片舞台上站上几分钟。台下坐着的不只是评委,还有一些本地的音乐老师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,他们总是睁大眼睛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好苗子。
有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在后台来回踱步,嘴里念念有词。她是从隔壁县坐了两个小时大巴赶来的,为了这次表演,她把打工攒的钱都用来买了演出服。“说不紧张是假的,”她笑了笑,“但站在东台选秀活动现场的感觉,真的很特别。”
这时,台上传来一阵清亮的歌声。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正闭着眼睛演唱,她的手指轻轻打着节拍,完全沉浸在音乐里。观众席渐渐安静下来,有人不自觉地跟着旋律点头。
舞台背后的故事
你可能想不到,现在这么热闹的东台选秀活动现场,几年前还只是个小打小闹的才艺比拼。当时就在文化馆旁边的空地上,摆个音箱,拉条横幅就算开始了。现在可不一样了,专业的灯光音响,正规的评委阵容,还有电视台的人来录像。
说起来,这个海选场子能办得这么红火,离不开本地人的支持。每次活动,街坊邻居都会来捧场。卖水果的王大爷总会多带几箱矿泉水过来,说是给孩子们润润嗓子。对面餐馆的老板娘也会推迟打烊时间,等着选手们结束后过来吃宵夜。
台下的观众里,有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特别显眼。他是本地中学的音乐老师,几乎每场海选都会来。“我不是评委,”他摆摆手,“就是来看看孩子们。每次在这里都能发现惊喜,有些孩子平时在班里默默无闻,一站上舞台就像换了个人。”
现在站在台上的是个跳街舞的少年,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,汗水在灯光下闪闪发亮。音乐结束时,他弯腰鞠躬,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虽然有几个动作没那么完美,但那股子认真劲儿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。
夜色渐深,剧院里的热情却丝毫不减。又一位选手走上舞台,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。台下,一个新来的观众轻声问旁边的人:“这是第几个了?”被问的人看了看节目单:“才到一半呢,后面还有更精彩的。”确实,对于东台海选场子来说,每个站上这个舞台的人,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。而这些故事,正是让这个小城充满活力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