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充大学附近找女生方式,学校周边找女生途径
最近有朋友问我国庆要不要去南充玩,说想去南充大学附近转转,顺便认识些新朋友。这话让我想起不少同学刚进大学时都有类似的困惑——在一个新环境里,该怎么自然地认识周围的人呢?
其实大学周边往往自带社交属性。就拿南充大学附近来说,校门口的奶茶店永远是信息交汇站。点单时的一句“这款好喝吗”,或是排队时聊聊刚发的课表,都可能开启一段对话。我大一时就在那儿认识了文学院的小林,后来才知道她就在隔壁宿舍楼。
校园周边的自然社交场景
下午四点半后的操场边缘总是很热闹。跑步间隙坐在看台上休息时,经常能遇到同样在放松的同学。上周叁我就见到体育系的同学在指导新生做拉伸,叁五个人有说有笑的。这种场景下,问一句“能请教下这个动作要领吗”显得特别自然。
食堂也是个容易被忽略的好地方。记得有次在自选菜窗口前排长队,前面女生转身问我知不知道哪个菜比较好吃。我们从糖醋里脊聊到二教楼的自习室,后来还组了个期末复习小组。现在想想,要是当时大家都低头玩手机,这个机会就错过了。
学校周边那些小书店和文具店也藏着不少机缘。特别是开学前那周,大家都在采购文具,在货架前讨论哪种笔记本更耐用,或者结账时提醒前面的人学生证可以打折,这些小事都能成为破冰的契机。
南充大学东门外的凉面摊子前经常排长队,等待时和前后的人聊几句今天什么配料新鲜,或者吐槽下教授留的作业,这种随意的交流反而最轻松。上次见到两个男生因为都点了特辣口味开始攀谈,后来发现居然是同个选修课的同学。
其实在校园里认识新朋友,关键是要把握那些自然的接触点。无论是图书馆同一张书桌的邻座,还是选修课上的小组讨论,甚至是每周固定的社团活动,都是认识新朋友的绝佳机会。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,不必刻意寻找,而是让交集自然发生。
现在很多学院会组织新生破冰活动,这类活动虽然听起来老套,但确实能快速拉近距离。上学期参加外语学院的电影之夜,原本互不相识的二十几个人,看完电影讨论剧情时已经能开玩笑互怼了。
说到底,在大学环境里认识朋友,与其说是“寻找”,不如说是“遇见”。那些发生在实验室搭档合作时、在篮球场叁对叁斗牛后、在食堂拼桌吃饭间的对话,往往比任何刻意的搭讪都来得真实持久。毕竟,青春最美好的部分,往往就藏在这些不期而遇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