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光同城饮茶,明光本地茶聚时光
周末清晨被窗外鸟鸣唤醒,摸着手机刷到老街新开的茶室,突然想起好久没约老友喝茶了。这座小城的早晨总是从茶香开始,虽然比不上大城市的繁华,但那份悠闲自在,反而更让人惦记。
转角遇见熟悉的味道
沿着青石板路往南门走,拐角那家"春风茶舍"还开着。老板娘系着蓝布围裙在门口拣茶叶,竹匾里铺开的铁观音散发着兰花香。"还是老位置?"她抬头一笑,这对话十年没变过。临窗的八仙桌被磨得发亮,阳光透过木格窗棂,在桌面投下斑驳的影子。
阿铭端着茶海过来时,壶嘴还冒着白气。"今早刚到的猴魁,看你半个月没来,特意留着。"他说话间已经烫好盖碗,翠绿的茶叶在瓷白碗中舒展。我们都不说话,听着茶水注入杯中的声响,像雨打芭蕉般清亮。这种默契,大概就是明光同城饮茶最动人的部分。
茶香里的市井人生
十点过后茶客渐多,斜对门的裁缝师傅端着搪瓷杯来续水,说起女儿考上了省城的教师编。卖菜回来的陈婶拎着竹篮,抓了把新采的野茶让大家尝鲜。在这片空间里,明光本地茶聚时光仿佛按下了生活的慢放键。
记得叁年前某个雨天的傍晚,茶舍意外成了临时避难所。暴雨困住了放学的小孩和接孙子的老人,老板娘把库存的陈皮都拿出来煮了老白茶。那锅茶香混着雨雾的味道,至今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。后来每逢雨季,总有人念叨"该去喝碗陈皮白茶了"。
现在年轻人也爱往这儿跑。上次遇见两个大学生在窗边拍惫濒辞驳,说是要记录小城茶文化。他们教老板娘用手机直播茶艺,镜头里那些温润的茶具,意外收获了不少点赞。传统与现代,在这方天地里悄然融合。
茶凉了续,续了又凉。阿铭新沏的岩茶带着炭火香,他说这是父亲去年收的野茶,在祖传的炭焙房里守了叁天叁夜。杯沿的热气模糊了视线,忽然明白为什么总惦记着回来——在这方天地,每个明光同城饮茶的日子,都是对生活本身的温柔注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