桦甸学生品茶工作室,桦甸学子茶艺交流空间
走进桦甸学生品茶工作室,最先感受到的不是茶香,而是青年特有的朝气。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正围坐在长桌前,专注地看着学长演示盖碗冲泡的手法。水汽袅袅升起,模糊了墙上贴着的书法作品——“茶香知冷暖,少年识苦甘”。
这个由本地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空间,最初只是宿舍楼里的两张折迭桌。发起人李同学回忆道:“那时候就是几个爱喝茶的同学凑点零花钱买茶叶,没想到现在能发展成固定场所。”他们每周叁下午和周末开放,渐渐地,来这里的学生从最初的五六人增加到现在的稳定会员八十多人。
茶汤里的青春滋味
“其实刚开始很多人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,”正在沏茶的大二学生小陈笑了笑,“但我们发现,当把茶文化和年轻人的兴趣结合起来,就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。”他们尝试将现代音乐与茶道表演融合,在茶会上讨论诗词歌赋,甚至开发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创意调饮茶。
正在学习茶艺的高中生王悦说:“在这儿认识了很多学长学姐,他们不仅教我品茶,还会分享学习经验。上次期末考前,大家还一起在这儿复习呢。”她小心地端起品茗杯,认真观察着茶汤颜色。这个空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品茶功能,成为学生之间传递温暖的精神驿站。
书架上的《茶经》旁边,随意放着几本习题册。有人刚结束社团活动匆匆赶来,校服外套还搭在椅背上;有人带着笔记本电脑,在茶香中完成作业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这个空间里自然交流,高年级的会耐心解答学弟妹的疑问,这种传承不仅限于茶艺。
财务专业的刘同学正在整理工作室的账目:“我们实行轮值制,每个人都要参与管理。这学期光记账就让我学到不少实战经验。”他打开自制的电子表格,上面详细记录着每笔茶叶采购和器材维护费用。管理工作室的过程,不知不觉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协调能力。
窗外飘起细雨,屋内的茶香更显浓郁。几个学生商量着下个月要去茶山研学的事,他们通过众筹方式策划了这次活动,连路线都是自己设计的。指导老师偶尔会来坐坐,但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运营:“看着他们从泡茶时手忙脚乱,到现在能从容主持茶会,这种成长比考试得高分更珍贵。”
暮色渐浓,活动室又迎来新一批学生。暖黄的灯光下,青瓷茶具泛着温润的光泽,笑声与茶香交织在一起。这个由学生亲手搭建的桦甸学子茶艺交流空间,就像他们手中的那杯茶,初尝微苦,细品回甘,在时光中慢慢沉淀出独特的韵味。也许很多年后,这些年轻人会依然记得,在这个充满茶香的小天地里,他们学会了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,如何在一杯茶的时间里找到内心的平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