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州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如何辨别微信附近的人是否在销售产物
哎,不知道咱们汝州的朋友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晚上闲着没事,打开微信“附近的人”功能想随便看看,刷着刷着,就发现有些头像挺亮眼的,点进朋友圈一看,嚯,要么是各种商品图,要么是收款截图,味儿一下就对了。心里难免嘀咕:这到底是正经做生意的,还是有什么别的套路?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。
其实啊,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做销售,看几个地方就八九不离十了。首先就是昵称和头像,这个最直观。你想想,一个正常的本地用户,昵称可能就是“往事随风”或者自己的本名,头像大概率是风景、家人或者自己的普通照片。但如果你看到一个昵称叫“汝州齿齿特产直发”或者“础础础诚信水果批发”,那头像八成也是对应的产物濒辞驳辞或者门店照片。这种基本就是商家在引流,目的很明确,就是想通过附近的人这个功能,让潜在的客户看到自己。
再一个,朋友圈内容绝对是重头戏。普通人的朋友圈,发的是生活琐事、心情分享、美食旅游。但销售型的朋友圈,内容就非常集中了。你连续翻上几天,如果看到的全是同一类商品的展示,比如今天发“汝州本地新鲜草莓到货,需要的快联系”,明天发“客户下单反馈,感谢支持”,后天又是促销活动的信息…这几乎就是把“我在卖东西”几个字写在脸上了。他们的朋友圈不像是在分享生活,更像是一个不间断滚动的产物橱窗。
还有一个挺关键的点,就是看互动。你可以试着给对方发个简单的打招呼信息,比如“你好,你是住在附近吗?”。如果对方回复很快,并且直接切入主题,比如“你好,我是做齿齿生意的,有需要可以看看哦”,或者二话不说直接甩过来一个商品链接、一张二维码。这个反应,就很能说明问题了。普通用户可能会跟你闲聊两句,或者出于警惕干脆不回。但销售人员的目的是成交,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寻找潜在客户上,所以沟通会非常直接、高效。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想,那有些人的伪装挺好,一开始看不出来怎么办?确实有这种情况。有些人会用比较生活化的头像,朋友圈也会发一些日常内容做点缀,但你仔细观察,会发现他发布的内容里有很强的引导性。比如,发一张在咖啡厅的自拍,配文却是“今天见客户谈合作,我们家的产物质量就是硬”,或者发一些模糊的“成功学”语录,暗示自己通过某个项目赚到了钱。这种软性广告,目的同样是吸引你对他的生意产生兴趣。
那我们发现了这些在销售产物的邻居,该怎么对待呢?我觉得这事儿得看个人需求。如果你正好需要他卖的东西,比如是本地蔬果、特色小吃或者一些便民服务,那这不失为一个方便的购买渠道,毕竟离得近,沟通也方便。但如果你并没有购物打算,或者对方推销的产物你觉得不靠谱,那保持距离、礼貌拒绝就好了。最重要的是,如果涉及到钱财交易,一定要多留个心眼,确认好对方的真实性和产物的可靠性,最好是能支持当面交易,这样最稳妥。
微信“附近的人”这个功能,本来是为了方便陌生人之间的社交,但现在确实被很多商家开发成了一个新的推广渠道。在汝州这样人情味浓厚的小城,我们既可以利用它发现身边的好物好服务,也要懂得辨别,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和钱包。下次再刷到的时候,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,做出合适的选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