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火车站小巷子,荆州火车站周边小街
每次从荆州火车站出来,我总习惯绕过熙熙攘攘的主干道,拐进旁边那条不起眼的小巷。这里和广场上那种急匆匆的氛围完全不同,时间好像突然慢了下来。
巷口王姨的早点摊子,二十年来雷打不动地摆在那儿。她总是系着那条洗得发白的围裙,一边麻利地翻动锅里的豆皮,一边和熟客唠家常:“还是老样子?多加辣是吧?”刚出笼的包子冒着热气,香味能飘出老远。火车站建了一批又一批,她的摊子却像钉在了这里,成了许多旅客对于荆州的第一个记忆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往深处走,巴掌宽的小街两旁挤满了各式小店。修鞋的老张埋头干活,手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唱着楚剧;五金店的老板娘坐在门口择菜,偶尔抬头招呼声“随便看呵”。这些店铺大多没有名字,来的都是街坊邻居。在这里,你能看到最地道的市井生活——刚下火车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在水果摊前挑橘子,隔壁宾馆的老板亲自出来买卤味,几个老人围坐在树下下棋,完全不在意身旁行李箱轮子滚过的声音。
说来也怪,就这么一墙之隔,外面是呼啸而过的高铁和不停刷新的人群,里面却还保留着那种“从前慢”的节奏。李记面馆的老板常说:“咱这儿啊,做的不是过路客的生意,做的是人情。”确实,他总能记住熟客的口味,哪个要宽汤,哪个不要葱,从来不会弄错。
巷子中段有家旧书店,老板是个退休教师。店面很小,书却堆得满满当当。他从不急着做生意,有人进来,他就点点头,继续看自己的书。偶尔有旅客进来问路,他会很耐心地指路,临走还送人家一本旧杂志:“车上解闷儿。”这种不经意间的温暖,大概就是小巷子最动人的地方。
傍晚时分,巷子开始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顺道来买熟食,放学的孩子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宾馆的灯牌一盏盏亮起。空气中混杂着饭菜香、烤红薯的甜香,还有火车站隐约传来的汽笛声。站前广场上的人们可能正在为赶车而焦虑,但巷子里的人们,却刚刚开始享受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。
我特别喜欢看夜晚的荆州火车站周边小街。路灯把斑驳的墙影拉得很长,小餐馆里传出炒菜的滋啦声,夹杂着欢声笑语。有些店铺开始打烊,卷帘门拉下的声音在巷子里回响。但总有几盏灯会亮到很晚——是为夜归人留门的宾馆,或是等待末班车旅客的小超市。
这条小巷子就像城市的缓冲带,让风尘仆仆的旅人有个喘口气的地方。它见证了无数重逢的拥抱、离别的挥手,还有那些独自坐在台阶上、盯着手机屏幕发呆的瞬间。火车站建得再大再新,终究是过客匆匆;而旁边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却悄悄收藏了最真实的生活。
下次你从荆州火车站出来,不妨也拐进来走走。尝尝王姨的豆皮,和李记老板聊聊天,或许就能明白,为什么这么多年来,这条小巷子始终是许多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。它不只是车站的附属品,更像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,用最朴实的方式,迎接每一个到来或离开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