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德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香伴读
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窗棂,在课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讲台上语文老师正吟诵着陆羽的《茶经》,台下学生们手捧白瓷杯,氤氲茶香与琅琅书声在晨光中交织。这不是什么茶艺培训班,而是宁德某中学高二年级的日常早读课。
说来有趣,这个被同学们戏称为"茶香课堂"的特色课程,最初竟源于班长小林带来的白茶饼。那天他偷偷在课后泡茶提神,没想到茶香引得全班围观。班主任李老师非但没批评,反而饶有兴致地和大家讨论起宁德的茶文化。毕竟我们这儿可是"中国白茶之乡",几乎每个孩子都是闻着茶香长大的。
茶盏里的学问
现在每周叁下午,教室都会变成临时茶室。同学们轮流带来家中的特色茶叶,福鼎白茶、坦洋工夫红茶、天山绿茶...各种茶香在教室里飘荡。最让人难忘的是上学期那堂地理课,当讲到区域经济时,张老师直接泡开叁杯不同海拔的白茶,让我们观察茶叶舒展的形态。"你们看,这高山茶芽头肥壮,汤色清亮,就像..."他故意停顿,等着我们接话。"就像教科书上说的垂直地带性!"前排的女生脱口而出。
其实品茶的过程特别能让人静心。记得有次数学考试前,我紧张得手心冒汗,同桌默默递来一杯老白茶。看着茶叶在杯中缓缓沉浮,呷一口温润的茶汤,莫名就平静下来了。后来这成了我们班的考前仪式,总有同学带着保温壶,给需要的伙伴斟上一杯。你说奇怪不,这比那些励志口号管用多了。
生物课上我们甚至用显微镜观察茶叶细胞,化学老师带着我们检测茶多酚含量。原来一片小小的茶叶里,藏着这么多门道。家长们最初还担心会影响学习,后来发现孩子们不仅没耽误功课,反而更愿意钻研了。有个同学的爷爷,听说学校教茶道,特意把祖传的茶具捐给了班级。
最近我们正在筹备"班级茶席"活动,打算把课桌椅拼成茶席,邀请老师们来品茶。学习委员翻出了《茶经》,文艺委员在练习茶艺表演,连最调皮的几个男生都在认真背茶诗。或许这就是教育的另一种模样——不是硬邦邦的知识灌输,而是让生活里的美好自然流淌进年轻的心灵。
窗外又飘来熟悉的茶香,几个同学正在走廊的茶角冲泡新到的黄茶。茶壶咕嘟作响,像极了青春里那些悄然萌芽的梦想。不知道多年以后,当我们在异乡奔波时,是否还会记得这个充满茶香的教室,记得年少时这杯茶的温润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