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耍女娃,昌吉游姑娘
昌吉的夏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清晨六点,天色已经亮得晃眼。我蹲在老街巷口的早餐摊前,看着维吾尔族大叔熟练地翻动着馕坑里的烤包子。这时候,几个穿着艾德莱斯绸裙子的姑娘说说笑笑地从巷子深处走来,裙摆上的金线在朝阳下闪闪发光。
“这就是我们昌吉耍女娃的日常啊。”同桌的李大爷抿了口奶茶,笑眯眯地说。他在这条老街住了六十年,见过无数这样鲜活灵动的画面。“你看她们头上戴的小花帽,那是过节时才舍得拿出来的好东西。”
古城墙下的欢声笑语
说起昌吉耍女娃,就不得不提西门老街那堵斑驳的土城墙。每逢周末,这里总会聚着叁五个弹着热瓦普的年轻人。上个月我路过时,正遇着阿依古丽在墙根下教妹妹跳麦西来甫。妹妹的辫子随着节奏上下翻飞,像两只欢快的蝴蝶。
“手腕要这样转,”阿依古丽耐心地示范着,“我们昌吉姑娘跳舞,讲究的是柔中带刚。”她脖子上那串祖母绿的项链,随着动作轻轻摆动,让人想起天山脚下荡漾的湖水。
其实要我说啊,昌吉游姑娘最动人的不是舞姿,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。她们会在跳完舞后,拉着你去尝刚出炉的椒麻鸡,会在夜市上为你细心挑选最甜的无花果。这种热情,就像盛夏时节天山融雪汇成的溪流,清澈又奔放。
大巴扎里的巧手匠心
周末的大巴扎总是格外热闹。我在一个卖刺绣的摊位前驻足,摊主是个二十出头的回族姑娘。她正在绣一对鸳鸯枕套,针脚细密得看不出痕迹。“这是我们昌吉耍女娃的必修课哩。”她抬起头,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。
说来也怪,同样的丝线经过她们的手,绣出的花朵都格外生动。旁边卖英吉沙小刀的哈萨克族大叔打趣道:“这些姑娘们的手啊,能让枯木都开出花来。”确实,从编织地毯到制作陶器,昌吉游姑娘们的巧手装点着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。
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年古尔邦节,在朋友家见到他妹妹正在准备节日糕点。那姑娘手法娴熟地给巴哈利蛋糕点缀果仁,嘴里还哼着轻快的民歌。厨房里飘着孜然和烤肉的香气,窗外传来隐约的都塔尔琴声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所谓昌吉耍女娃,就是把平凡日子过成诗的本事。
黄昏时分,我又回到早上那家早餐摊。馕坑的余温尚未散尽,几个刚下班的小姑娘正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西瓜。她们用方言说着笑着,笑声像一串银铃,在暮色中飘出去很远。我忽然想起李大爷早上说的话:这些姑娘啊,就是昌吉最鲜活的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