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门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邻近火车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7:33:51 来源:原创内容

荆门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

每次从荆门火车站出来,我都有个习惯,不急着去赶公交或者打车。我总喜欢绕到车站后面,去那条小巷子里走一走。你说它有什么特别惊艳的风景吗?好像也没有。但就是那么一股子浓浓的、未经修饰的生活味儿,像一块磁铁,把我往里吸。

这条巷子,和前面火车站广场的宽阔明亮,完全是两个世界。一拐进来,喧嚣仿佛被一堵无形的墙给挡住了,声音立刻降了好几个分贝。脚下是有些年头的石板路,坑坑洼洼的,下雨天可得留神,一不小心就能溅起一脚水花。两旁的房子不高,多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墙皮斑驳脱落,露出了里面砖头的本色,反倒有种岁月沉淀下来的踏实感。

巷子两边,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店。一家剃头铺子的红白蓝叁色灯筒,慢悠悠地转着,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,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。隔壁是家五金杂货铺,扳手、铁丝、水管接头堆得满当当的,老板就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,听着收音机里的楚剧,眯着眼打盹儿。再往深处走,空气里开始飘散食物的香气。是那种邻近火车站的小巷特有的、能瞬间唤醒饥肠的味道。

我常去的一家店,是卖瓦罐鸡汤的。店面小得只能摆下四五张桌子,老板娘是个嗓门洪亮的大姐。她家的汤,是用那种粗陶瓦罐,在小火上慢慢煨出来的。揭开盖子,一股浓郁的热气扑鼻而来,汤色金黄,上面浮着点点油星,几块鸡肉沉在罐底。尝一口,啧,那叫一个鲜香暖胃,一路的疲惫,仿佛都随着这口热汤消散了。坐在那里,听着老板娘和熟客用荆门方言唠着家常,内容无非是今天的菜价、谁家的孩子考学了,你会觉得,自己不只是个过客,恍惚间也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日常脉搏里。

有时候我会想,火车站代表着出发和到达,是人生中一个个节点的标记,充满了不确定性。而它后面的这条小巷,却像是一个永恒的锚点。这里的人,不关心你要去哪里,从哪里来。他们只是守着自己的小摊,过着自己的小日子,日复一日。这种稳定和安宁,对于行色匆匆的旅人来说,是一种无声的慰藉。

巷子的尽头,连着更广阔的居民区。傍晚时分,下班的人骑着电动车叮铃铃地穿行,放学的小孩追逐打闹,老人们提着刚买的蔬菜慢悠悠地往家走。生活的画卷,在这里徐徐展开,平淡,却充满了力量。这条荆门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它不像那些着名的景点,需要你去赞美或感叹。它就在那里,沉默地存在着,用它自己的方式,讲述着对于荆门最真实、最接地气的故事。

所以啊,如果你哪天也路过荆门火车站,时间不赶的话,不妨也来这后面转转。别指望能看到什么了不得的景色,但你或许能尝到一碗让你念念不忘的热汤,感受到一种被生活紧紧包裹的温暖。这种体验,比任何走马观花的游览,都要来得深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