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蚕蚕附近人约的优缺点,同城交友功能的利弊
最近和朋友聊起社交软件,话题就拐到了蚕蚕的“附近的人”功能上。特别是在咱们高州这种小城市,这个功能好像变得有点意思。你说它方便吧,确实方便;你说它有点让人不放心吧,也确实有那么点。今天咱就随便聊聊这个。
想认识新朋友,打开手机,点开那个小图标,一排排附近的头像就刷刷地冒出来。这对很多刚来高州工作或生活的朋友来说,简直是个“神器”。你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聚会,也不用麻烦朋友介绍,手指动一动,可能就和一个有共同兴趣的人搭上话了。我有个朋友,就是通过这个功能找到了本地的羽毛球群,现在每周都去打两次球,认识了不少球友。
便利背后的那点不省心
不过啊,事情总有两面。这种便利性就像一把双刃剑。因为太容易了,什么人都能出现在列表里。你可能遇到过,刚打个招呼,对方就发来一些让人不太舒服的内容。信息的真实性也是个问题。隔着一块屏幕,你怎么知道对方说的身份、职业是不是真的?在高州这么个熟人社会里,万一碰到个认识的呢?那场面,想想还真有点尴尬。
说到同城交友功能,它把社交范围精准地划定在了我们生活的小城里。这挺好,毕竟聊的都是高州的公园、高州的奶茶店,见面也就是一碗捞粉的距离。但圈子小有时也意味着,你刷来刷去可能就那么些人。今天看到了,过几天又看到了,感觉社交圈子并没有真正拓宽。
安全问题是绕不开的话题。不光是人身安全,还有个人信息安全。有些刚玩这个功能的朋友,可能一不留神就把自己的小区位置、工作单位啥的透露了。这确实得留个心眼。见面的话,最好选在市中心人多热闹的商场或者咖啡馆,头几次尽量选在白天。
其实吧,不管是蚕蚕附近的人还是其他同城交友功能,说到底就是个工具。工具本身没什么好坏,关键看我们怎么用它。有人用它拓展了生活圈子,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;也有人因为使用不当,惹来了不少麻烦。
有时候我在想,在高州这样生活节奏不算太快的小城,这种线上交友方式是不是让我们失去了点传统交友的“味道”?从前是通过同学、同事介绍,或者参加社区活动认识新朋友,那种了解是慢慢来的。而现在,一切都变得这么快节奏。
话说回来,这功能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利。我听说有些叔叔阿姨也玩这个,他们用它来约广场舞、约爬山,倒是找到了退休后的新乐趣。这么看来,只要用对了地方,还是挺有意思的。
用好这些功能,可能需要点小智慧。比如,别太急着透露个人隐私,别轻信对方的一面之词,见面选在安全的公共场所。同时,也别把所有社交都寄托在线上,线下的社区活动、兴趣小组依然是认识朋友的好途径。
聊了这么多,其实就想说,在高州用这类同城交友功能,享受便利的同时多留个神,就能让它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添彩。毕竟,交朋友这件事,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,真诚和谨慎永远是两条腿走路,缺一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