邛崃哪里有站小巷的,邛崃站附近小巷位置
跟着本地人逛巷子
那天路过邛崃火车站,正好碰见老街坊张大爷在树荫下喝茶。他看我张望着站前广场,就笑着招手:“找小巷子逛呢?来来来,我给你指条道。”
要说这邛崃站附近的小巷啊,还真得跟着本地人走。从出站口往左拐,绕过那排新开的奶茶店,看见个老式理发店的招牌就往里钻。门口看着不起眼,走进去可是另一番天地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绿得晃眼,屋檐下还挂着鸟笼,画眉在里头啾啾叫着。
巷子窄的地方,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身。有个卖叶儿粑的大婶坐在门槛上,蒸汽从蒸笼缝里冒出来,带着糯米的香气。她说在这住了四十年,见证着巷子从热闹到冷清,这几年游客多了,又慢慢活泛起来。“前头王奶奶家的冻糕才好吃呢,她每天就做那么多,去晚了可买不着。”
再往里走,忽然开阔起来。原来是个小院坝,几把竹椅随意摆着,几个老人在下象棋。旁边有口老井,井沿被绳子磨出了深深的凹痕。住在二楼的李师傅正从窗口伸出鱼竿似的晾衣竿,把衣服挂到对面的屋檐下。“这招还是跟我爷爷学的,”他爽朗地笑着,“巷子窄有窄的妙处嘛。”
要说这邛崃哪里有站小巷的,其实关键不在找,而在逛。巷子与巷子之间都是相通的,像迷宫一样。有时候你以为走到头了,拐个弯又是一条新巷子。墙上偶尔能看见褪色的彩绘,画的是古时酿酒的情景,让人想起邛崃深厚的酒文化。
快走到尽头时,遇着个做竹编的手艺人。他的铺子只有五平方米,竹篾在手指间翻飞,慢慢变成篮子的形状。“慢工出细活啊,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就像这些巷子,得慢慢走才能品出味道。”他告诉我,往前再拐两个弯,就能看到民国时期的老邮局,虽然现在改成民居了,门楣上的雕花还保存得很好。
夕阳西下时,巷子里的光线变得柔和。有户人家在炒菜,豆瓣酱的香味飘了半条巷。窗户里传出新闻联播的声音,伴着锅铲碰撞的响动。这些平常的生活场景,却让人莫名觉得踏实。站在巷口回望,瓦片泛着金光,炊烟袅袅升起,忽然就明白了什么叫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”。
其实在邛崃站附近找小巷,不用太刻意。随意走走,看见有意思的巷口就钻进去,保准能有惊喜。每个转角都可能遇见老手艺人的店铺,或者某户人家精心打理的小花园。这些巷子就像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,流淌着最真实的生活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