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溪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贵溪车站周边巷弄游玩去处
贵溪车站旁的那些热闹巷弄
那天下午四点多,我顺着贵溪车站南出口的石阶往下走,拐进了一条被梧桐树荫笼罩的小巷。刚下火车的人们拖着行李箱哗啦啦地从主街掠过,完全没注意到这个藏在车站肋骨间的奇妙天地。巷口修车铺的老师傅正用沾满机油的手摆弄自行车链条,收音机里咿呀放着赣剧,那份悠闲劲儿瞬间就把人从旅途的疲惫里捞了出来。
往前踱二十来步,景象突然活泼起来。卖灯芯糕的老太太坐在竹椅上,蒸笼冒出的白气带着米香,几个放学的小孩围在摊前,踮着脚看糕面上嵌着的红枣。再往里走,巷子变窄了,两侧院墙探出石榴树枝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这儿藏着好几家特别的小店——有卖手工糍粑的,刚捶打好的糯米团子裹上黄豆粉,热乎乎地烫着嘴;还有做竹编的手艺人,手指翻飞间就能编出蝴蝶形状的篮子。
转角处遇见个卖麦芽糖的推车,戴解放帽的大叔笑着说他家在这条巷子做了叁代人。糖块在铁锤敲击下发出清脆声响,让人想起小时候捂耳朵等糖吃的日子。附近居民显然把这里当成客厅,下棋的大爷在槐树下战得正酣,穿睡衣的大妈拎着菜篮和熟人用方言闲聊,谁家窗口飘出辣椒炒肉的香气——这些细碎日常构成了贵溪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独有的烟火气。
要说最有意思的,还得往巷子深处探寻。墙体剥落的旧书铺里,老板养了只橘猫,它总爱蹲在《辞海》上打盹。几个年轻人坐在门槛旁讨论刚淘到的连环画,那份快乐纯粹得让人羡慕。继续往前走,忽然听见二胡声,原来是老年活动中心里,几位穿白衫的老人正在合奏《彩云追月》。
天色渐晚时,巷口烧烤摊亮起灯串。老板娘熟练地翻动着豆皮韭菜,辣椒面撒下去的瞬间激起诱人的焦香。穿着制服的车站工作人员也来光顾,看来这就是他们交班后的小据点。坐在小马扎上吃着烤茄子,忽然觉得贵溪车站周边巷弄游玩去处的妙处,就在于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——离车站近得能听见火车鸣笛,却又自成一派天地。
暮色中的巷子换上另一副面容。灯笼一盏接一盏亮起,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染成暖黄色。玩具店门口那个会发光的陀螺转个不停,引得孩童驻足。我注意到墙上那些斑驳的运输公司标语,默默记录着这片街区与车站共同生长的岁月。在这里不需要刻意寻找景点,光是观察井边洗菜的大婶如何把水瓢甩出漂亮的弧线,或者听五金店老板用当地方言讲车站当年的模样,就足够有趣了。
离开时回头望去,巷子像一条发光的小河,在车站巨大的轮廓旁静静流淌。或许明天就有旅客偶然拐进这里,然后和我一样,意外收获半日闲适。这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空间,总能用最朴素的方式,提醒我们生活本该有的温度。